首页 > 中国历史

金朝的兴起:宋朝为了灭辽竟然暗中支持

时间:2022-09-05 分类: 中国历史 查看: 178

金国是历史上很神秘的一个帝国,它的神秘不仅在于它崛起于神秘的白山黑水,更在于它神秘的史料记载。
五代的衰世后也终于结束了乱世,建立了强大的宋帝国。
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宋廷议定通过一次大规模讨伐,荡平西夏已经具备条件,调动了三十余万禁军、数万蕃军、上百万辅助兵种和后勤部队,分五路大举攻入西夏,史称“元丰五路伐夏”。面对这样的形势,西夏赶紧向辽国求援。
事实上,每次宋军进攻西夏,西夏都会向辽帝国求援。辽国一般会从中斡旋,严重时也会陈兵边境以示压力。这一次显然是最严重的一次,一般的斡旋毫无意义,即使陈兵边境也无法阻止宋军主力深入西夏,辽帝国必须拿出更刺激的手段来引起宋廷的充分重视。当然,直接出兵攻入宋境似乎又太过分了,保护西夏虽然很重要,但也不至于因此和大宋全面开战,最终,辽帝国的做法是遣使重提关南十县的领土要求。宋辽双方经过反复交涉,最终议定宋方不归还关南十县,但将岁币从三十万提高到五十万。辽方则息事宁人,默许宋军灭夏。
最后,宋夏两败俱伤。宋军深入沙漠,虽然连接大胜,但是后勤不继,数十万士卒饿冻而死,无功而返。西夏虽然苦苦坚持到了宋军撤离,但也大伤元气,被打得“不复成军”,更被攻占了不少国土。辽帝国似乎成了唯一的赢家,只耍了耍嘴皮子,就平白无故地增加了岁币。然而,亡国的祸根却从此埋下。
当然,事实已经证明,辽军无力夺回关南十县,宋方也可以通过贸易把那三十万赚回来。更重要的是免去了兵祸,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合作模式,所以协议签订后双方都非常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从无人轻言违约,直到这一次。
宋神宗对辽方的违约非常恼怒,在临终前留下遗诏:“能复燕山者,虽异姓亦可封王。”须知宋朝建立百年,除了开国之初的一两位五代遗老,还没有谁能异姓封王,这个赏格相当诱人。严格的说,这份遗诏违背了《澶渊之盟》的精神,但很显然,宋神宗也是在认为辽方率先违约的心理背景下做出的决定。
从现存史料看,这份遗诏刚刚颁布时,在宋辽两国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因为这事儿其实不太靠谱,既违背祖宗订立的合约,又难以实现,渐渐被人淡忘,直到26年后童贯遇上马植。
当童贯遇上马植
童贯这个人名为后人所熟知,恐怕主要是来源于《水浒传》。然而历史上的童贯,远非小说中所描绘的不堪。他曾身先士卒,率军多次打败西夏,蚕食其大片国土,累计斩首数十万,毫无疑问是历史上军功最盛的宦官。宣和三年(1121年),童贯率军讨平方腊叛乱,因功获得了大宋帝国的最高荣誉职衔——太师。
还没完,这还不算位极人臣,还差一步——封王。
其实按宋朝的行情,已经不兴封王这回事儿了,混到太师就算到顶了。宋徽宗之前一百五十年,也就只出了赵普和文彦博两位太师而已。或许童贯也很困惑,他也在思考还能不能实现人生的进一步突破,最后他找到了答案——马植。
马植本出身辽国的大族,官至光禄卿,但在辽国人缘却很差,前途不是很光明,所以开始考虑通过出卖辽国的方式投奔宋朝。宋辽每年都要互遣宰相贺正旦,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宋廷遣端明殿学士郑允中出使辽国贺正旦,检校太尉童贯副之。马植听说童贯到了辽国,认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于是夜见童贯,声称有灭辽之策!
这时童贯会这么想?也许刚开始他也很震惊,而且作为一名国家领导,他应该很清楚,收容一个辽国的叛徒本身也是违背《澶渊之盟》祖训的重罪。但是,辽道宗和宋神宗违约在先,也不是我童贯开的这个头,于是将马植改名为李良嗣,偷偷带回东京觐见宋徽宗。
李良嗣向徽宗提出:“辽国天祚皇帝荒淫无道,而女真恨辽人入骨,如果宋朝通过海路联络女真,一起夹攻辽国必然成功。”宋徽宗有点动心,但当时参与此谋的人都很反对,主要理由是宋辽两国交好百余年,宋帝国还占了人家不少便宜,没必要为一个小小的女真部落而挑开战端。更重要的是西夏马上就可以拿下了,就算要对契丹动手,也应该先把西夏这边解决干净再说。但李良嗣马上又说:“辽国必亡。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真得志,先发制人,事不侔矣。”(《续资治通鉴》卷第九十一),意思是说:幽燕本就是大宋的国土,人民急切盼望宋廷来解放他们,大宋要抓紧时间,不然被女真抢了先就麻烦了。
女真这个部落据说是肃慎或者靺鞨的后裔,跟渤海族也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生活在辽帝国上京临潢府更北的黄龙府(今吉林长春农安县)附近,主要以渔猎为生。注意是渔猎,而不是游牧,也就是只会猎取野生动物,连放牧的技术都还没有掌握,非常落后。
辽帝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有契丹南院、契丹北院、奚、乙室、汉、渤海六大民族,另有祖卜、女真等49个小部族。宋人应该对六大民族比较了解,但是对49个小部落未必就很熟悉。由于宋帝国有过挑拨辽帝国内部奚、汉、渤海等族叛乱的前科,所以辽人非常防备,一般不允许宋人和辽国其它民族接触,更由于地理位置所限,当时宋人对女真这个部落的了解应该局限于东珠、猎鹰等几种特产上,具体情况只能听李良嗣的一面之词。李良嗣则充分利用这个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让宋朝的核心决策层相信了女真部非常强大,而且有意反辽的说法。
事实上,当时辽国的局势确实不太景气,但还不至于全面崩盘。金国后来号称辽国对他们严酷压迫,所以起兵反辽,此说虽不失真,但也明显夸张。辽帝国在古代,算是国内民族关系相当和谐的一个典范,要说主体民族对少数民族一点压迫都没有也不至于,但绝对算是相当仁慈的。更何况以女真的实力,既无生产力又无国家组织,根本不可能对抗庞大的辽帝国,就算有一点压迫也只能屈从。李良嗣编造女真可以助大宋灭辽,就相当于说拉登可以灭美国一样,但是由于宋徽宗、童贯等人对女真的情况实在不了解,又被灭辽这个大功所吸引,几个好大喜功的人终于被李良嗣所利用,成为了他成就盖世奇功的工具。
海上盟约,宦官封王
确定了扶植女真、夹击辽国的战略,宋徽宗赐李良嗣国姓,任秘书丞,负责联络女真。赵良嗣通过海路,绕开辽帝国的监视,多次潜入女真部,密谋叛辽。在得到宋帝国的撑腰后,女真部明显嚣张起来。政和二年(辽天庆二年,公元1112 年),辽帝国召集各部族在混同江聚会,女真部都勃极烈(部族最高领主)完颜乌雅束派其弟完颜阿骨打参加,却对天祚帝非常不尊重,引起辽帝震怒。而按辽帝国的民族自治制度,各部落首领由本部世袭选举产生,但也要经过朝廷的认可,并接受朝廷指派的祥稳统领。但政和三年乌雅束卒后,没有向辽帝国告丧,阿骨打直接继位,也没有接受朝廷指派的祥稳,正式脱离辽帝国直辖。
然而这些行动始终没有引起辽帝国高层的警惕性,仍然认为这是普通的部族滋事,没有把落后的小小女真部落放在眼里。但是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这一次是有宋帝国在背后搞鬼,女真在宋帝国的扶植下,短短数年,已经拥有了完善的国家机构和军队组织,完全可以与士气萎靡的辽军一战。直到女真军攻克黄龙府才真正引起辽帝国高层的重视。但为时已晚,渤海族也开始叛乱,辽军士气、军纪全无。由于辽帝国的防御策略主要是针对南方的宋帝国,主力部队和工事都在南方,对北方平原防御很少,极易被骑兵突击,于是天祚帝放弃国都,由秦秦朝' target='_blank'>晋国王耶律淳留守,逃往云中府(蒙古)。
相对于女真的攻势,宋军始终没有动作,这不是因为童贯不想打,是因为他暂时还受到西夏和国内方腊叛乱的牵制。宣和四年(1122年),童贯终于把西夏打趴下,并且剿灭了方腊叛乱,将十五万陕西军,数万藏、羌军集结于河北边境。刚开始的时候,辽国人还以为他是来帮助镇压女真叛乱的,遣使到宋军中求援,才知道居然是夹击的!
辽人现在才彻底醒悟,女真叛乱原来是自己百余年来一直事为兄长的宋帝国在背后搞鬼,非常伤心,遣使向童贯哭诉:“我国女真部叛乱,也是大宋所憎恶的。今天大宋图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邦,为他日的大祸埋下伏笔,到时候怎么办呐?救灾恤邻是古今通义,才是大国应有的作为啊!”辽使这番话也极有见地,敏锐地指出了宋帝国不懂得唇齿相依的短视行为,童贯无言以对。
但是在童贯看来,百年盟约又岂有他封王这个历史纪录重要呢?即便后来辽国非常诚恳地投降,甚至屈辱地将兄弟之国降为伯侄之国,也无法撼动童贯封王的决心。童贯赶走辽使,免去种师道的军权,另以主战派将领取代,快速进军,在辽国叛军郭药师的帮助下,快速攻克幽州燕山府,完成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伟业。
严格说来,他确实是自大汉奸石敬瑭出卖国门幽云十六州175年来,第一次正式收复。如果历史到此为止,他无愧为民族英雄!
反噬身灭
童贯灭了辽国,封了王,他的个人功业达到了顶点,但是历史并不能就此结束,接下来他必须面对金帝国——为了灭辽他一手扶植起来的新对手。
金太祖深感大宋的恩德,临终前还万般叮嘱,一定要与大宋世代交好。但遗嘱的约束力是有限的,其弟金太宗继位后很快就起兵攻宋。而由于在灭辽这件事上,宋廷内部产生了巨大的裂痕,很多人怨恨蔡京、童贯甚至是宋徽宗,更由于宋徽宗在北方边境布防上的失误,金军的攻势很容易得手,一路打到了东京。而追究责任,宋人无不认为是宋徽宗为首的领导层决策失误,最后宋徽宗退位,蔡京、童贯、赵良嗣等人被斩首。童贯被杀后陕西军失去了首脑,而河北军又经过百余年的和平,已经失去了战斗力,根本无力抵抗金军,最终造成了靖康之难,形成了宋金对峙的分裂局面。这既是宋王朝的奇耻大辱,更是人类文明前进路上的一个重大挫折。
回顾辽灭金兴的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辽亡的根源在于违背了《澶渊之盟》,但更重要的还是童贯。他为了个人功业,不顾一切,养虎为患,扶植野蛮部族来攻打文明帝国,最终引火烧身,令宋辽俱败,成为历史的罪人。
展开全文
上一组:中国历史上100位皇帝
下一组:历史上的董小宛就是董鄂妃吗?
相关信息
秦朝为什么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王朝

秦始皇在完成了自己及祖上的梦想,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四五百的四分五类的状况,来统一了中国,成了千古一帝,渴望着自己的子孙,能够继续保持下去,千秋万代。然而,秦朝却仅仅历经了两个皇帝,做了16年的美梦就结束了!人民起义打垮了秦朝,着究

秦朝四大名将

秦朝时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在为后,灭掉六国,实现了秦朝统一全国的梦想。为此,秦始皇嬴政被世人尊称为千古一帝。当然,只靠秦始皇一己之力是不能实现全国统一的,他身边必然少不了驰骋沙

揭秘韩信胯下之辱

韩信,西汉的开国功臣,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但是这样一位人才却遭到刘邦的猜疑,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韩信在年轻是曾受过胯下之辱,当时他是忍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

隋炀帝是隋文帝和鲜卑族女子所生之子,出生于公元569年,他二十岁时被任命为江南征伐军统率,成功地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此后来10年,他一直担任江南的地方官吏,再后来,他陷害了其兄,自立于皇太子。 隋炀帝 三十五时杀父继位,成为隋朝的第二代皇

大唐名将:李靖和李勣

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混战不已。独李渊父子起兵太原,结交天下豪杰而用之,兼之政策开明,内怀人心,遂能逐灭余隋,荡扫群雄,一统天下。创国伊始,又能君臣揖睦,励精图治,臣服四夷,乃开中国历史最伟大之盛世,遗后人千代之仰慕

武则天是怎样一步步登上帝王之位

唐太宗是个精明能干的皇帝,但是他的儿子高宗却是个庸碌无能的人。唐高宗即位以后,自己不会处理朝政大事,一切靠他的舅父、宰相长孙无忌拿主意。后来,他立了皇后武则天,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武则天 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宫里的一个才人(一种妃嫔

伍秉鉴:“天下第一富豪”的兴衰

被西方人称为天下第一大富翁的伍秉鉴 1686年春,广东巡抚李士祯在广州颁布了一项公告,宣布凡是身家殷实之人,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白银,就可作为官商包揽对外贸易。令李士祯想不到的是,这一公告竟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为中国催生出一位世界首富。 垄

李嗣业:大唐一代名将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这是唐代诗圣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中的句子,高度赞扬了万里赴国难的安西士兵,他们军容严整、秋毫无犯,堪称大唐军人的典范,五

曾国藩的为官处世之道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异数。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竟能办成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即使100多年过去,仍令人回想无穷。是什么使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天资?是努力?还是机运? 自

中国历代王朝国号的由来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战争频繁,朝代更迭变换,掌权者也在日益的变更。不同的掌权家族者,一旦掌权,就会更换国号,也就是朝代名称,因而中国历史国号比较多。那么中国古代的掌权者制定国号的规则是什么呢?他们又是依据什么制定的呢? 朝代的名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