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雍正:中国古代最勤奋帝王

时间:2022-09-05 分类: 中国历史 查看: 173

雍正在位13年,锐意拓新,革旧除弊,从多方面奠定了所谓康乾盛世的基础。但是,其厉行威猛治国的方针,导致朝野怨怼积累,有关他的各种传言也不绝于耳。
军事上的重用。康熙似乎更中意皇十四子允禵的军事才能。康熙六十年十月,允禵“轻装赴京,恭请训旨”,停留5个月之久。虽然在《清实录》中已看不到这5个月的情况,但人们纷纷揣测,西线战事中功成名就的允禵将被册立为皇太子。然而,最终雍正继位,于是各种指斥其以阴谋手段矫诏夺嫡、谋父篡位的谣言沸沸扬扬地传播开来。

在恐怖、紧张、凶险的特殊政治背景之下,雍正吸取储位之争骨肉相残的教训,决定创设秘密建储制。将立储之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于宫中最高之处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同时,为确保日后不发生意外争议,又另书传位密旨一件,随带左右。乾隆据此平稳传承皇位,之后秘密建储被正式确立为清代独特的皇位传承制度。

制度性的秘密建储,明确了皇权与储权新的分配模式,即一切大权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取消储权,择优立储。秘密建储后,储权不复存在,既成功解决了“国本”问题,又杜绝了皇储激烈矛盾及围绕第二个政治中心的争斗。而不以嫡长为序,择优秘密建储,既使诸皇子努力向上,又没有了拼死相争的明确敌手,有利于皇子间关系的张弛相宜。

二、严猛治国与思想控制。野史中广为流传的“吕四娘行刺雍正”等故事,反映了人们对雍正一朝充满阴谋暴力、杀人惨剧的负面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原因,除了雍正即位前后阴森血腥的传闻及政敌负面渲染和诅咒外,更主要在于雍正对思想的严密控制及严苛治国。


雍正拿不出确凿证据证明即位的合法性,无法彻底消除朝野上下对其统治的反感乃至反抗,因而只有采取高压、严猛的做法。“忠我则臣,背我则敌”,惟有治之以法而已。这样的理念,不仅仅用于夺位争权的对手上,还推及到各个方面。特别是,严格整顿吏治,查补亏空。因贪污而亏空者“即行正法”,所有亏空,三年之内必须如数补齐。同时,“赶尽杀绝”,不只在犯官官衙而且在其原籍同时抄家,宗亲戚友一并连带。

此外,雍正还取消了士绅优免特权,实行士民一体当差,加强对士绅的控制和治理。而自曾静吕留良案后,雍正更进一步加强对思想的控制,如一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说成“思念明代不念本朝”,最终作者照大不敬律斩决。

三、雍正的信仰与至高皇权。在争储斗争达到白热化之际,雍正摆出一副“炉中若无真种子,总遇神仙也枉然”的姿态,抛开一切,潜心礼佛参禅。收到的成效是:在康熙等人眼中,他冰清玉洁,无意逐鹿。而在雍正内心深处,则逐步完成了一个神秘的思想觉悟过程,即对自己、对手和形势进行透彻认识、分析,知己知彼,从而形成通盘计划。

雍正即位后十年不言佛事。他的思路是,自己已参悟了正果,证实了自身,验明了结果。佛就是他,他就是佛,何用再谈佛事?雍正常对大小官员说:“为人只要清晨出门时抬头望天,至晚归寝时以手扪心,自得为人之道矣。”这里的天,就是雍正。他要求大小官员做每一件事都要抬头看天、扪心自问,其实就是在极具威慑力地强调臣子要忠于皇帝本人。

同时,雍正通过推广奏折制度、创立军机处制等,让皇权的集中和加强达到了极致。“皇帝—宰相制”是秦汉以来中国传统社会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其弊端是:君相权限缺乏明确界定,皇帝既可以随意侵犯相权,奸相权相也不时窃弄皇权,造成政治不稳定。雍正推广奏折制、创设军机处,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皇权至上的另一面是皇帝勤政。现在影视剧中把雍正描绘成一个“情圣”,这与事实不符。雍正“办事自朝至夜,刻无停息”,天下政务“无分巨细,务期综理详明”,亲笔撰写的朱批谕旨动辄万言。然而,长期的劳累、压力,蚕食着他的健康。就算权力高度集中、政敌先后消灭,但雍正总是轻松不下来。他似对自己的作为“愀然不乐,意颇悔之”;又似患上重病,在幻听幻视中煎熬;又似奔波一生后却不自信起来,只好用一切皆空、来世彼岸来安慰自己,从而给世人留下了不少想象空间。

展开全文
上一组:元朝历史
下一组:八国联军侵华详解
相关信息
秦朝为什么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王朝

秦始皇在完成了自己及祖上的梦想,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四五百的四分五类的状况,来统一了中国,成了千古一帝,渴望着自己的子孙,能够继续保持下去,千秋万代。然而,秦朝却仅仅历经了两个皇帝,做了16年的美梦就结束了!人民起义打垮了秦朝,着究

秦朝四大名将

秦朝时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在为后,灭掉六国,实现了秦朝统一全国的梦想。为此,秦始皇嬴政被世人尊称为千古一帝。当然,只靠秦始皇一己之力是不能实现全国统一的,他身边必然少不了驰骋沙

揭秘韩信胯下之辱

韩信,西汉的开国功臣,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但是这样一位人才却遭到刘邦的猜疑,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韩信在年轻是曾受过胯下之辱,当时他是忍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

隋炀帝是隋文帝和鲜卑族女子所生之子,出生于公元569年,他二十岁时被任命为江南征伐军统率,成功地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此后来10年,他一直担任江南的地方官吏,再后来,他陷害了其兄,自立于皇太子。 隋炀帝 三十五时杀父继位,成为隋朝的第二代皇

大唐名将:李靖和李勣

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混战不已。独李渊父子起兵太原,结交天下豪杰而用之,兼之政策开明,内怀人心,遂能逐灭余隋,荡扫群雄,一统天下。创国伊始,又能君臣揖睦,励精图治,臣服四夷,乃开中国历史最伟大之盛世,遗后人千代之仰慕

武则天是怎样一步步登上帝王之位

唐太宗是个精明能干的皇帝,但是他的儿子高宗却是个庸碌无能的人。唐高宗即位以后,自己不会处理朝政大事,一切靠他的舅父、宰相长孙无忌拿主意。后来,他立了皇后武则天,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武则天 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宫里的一个才人(一种妃嫔

伍秉鉴:“天下第一富豪”的兴衰

被西方人称为天下第一大富翁的伍秉鉴 1686年春,广东巡抚李士祯在广州颁布了一项公告,宣布凡是身家殷实之人,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白银,就可作为官商包揽对外贸易。令李士祯想不到的是,这一公告竟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为中国催生出一位世界首富。 垄

李嗣业:大唐一代名将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这是唐代诗圣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中的句子,高度赞扬了万里赴国难的安西士兵,他们军容严整、秋毫无犯,堪称大唐军人的典范,五

曾国藩的为官处世之道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异数。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竟能办成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即使100多年过去,仍令人回想无穷。是什么使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天资?是努力?还是机运? 自

中国历代王朝国号的由来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战争频繁,朝代更迭变换,掌权者也在日益的变更。不同的掌权家族者,一旦掌权,就会更换国号,也就是朝代名称,因而中国历史国号比较多。那么中国古代的掌权者制定国号的规则是什么呢?他们又是依据什么制定的呢? 朝代的名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