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抗战前阎锡山为何与中共合作:不亡于共 便亡于蒋

时间:2022-09-05 分类: 中国历史 查看: 157

长征打阎逼近太原1935年秋,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此时陕甘苏区只有40余万人口,土地贫瘠,全年无霜期只有五个月,几无余粮,难以供养较多部队。红军如向南面相对富庶的关中平原发展,又势必同东北军、西北军发生冲突。于是,红军为扩大抗日宣传和解决给养,提出了“打通抗日路线”和“巩固、扩大现有苏区”的两大任务。刚到达陕北的红军,休整之后又必须向外出征。

中共中央将红一方面军的发展方向确定为黄河以东的山西和绥远省。当时山西民间财力物力较为丰厚,阎锡山号称有10万晋绥军,但兵力不集中,也缺乏同红军作战的经验。东征出发时,毛泽东亲自率部队前往,周恩来则在陕北留守。

1936年2月20日,红一方面军突破了晋绥军的黄河防线,高举着抗日红军的旗帜进入山西。红军经石楼、关上村、兑九峪等战斗连续打退晋绥军反击,随后以少数兵力钳制其主力,以红一、十五军团主力分南北两线展开,占领了晋南和晋西的广大地区。红十五军团甚至打到了离太原几十里的晋祠,省城内一时可闻炮声。

面对红军的凌厉攻势,阎锡山情急之下,只好向蒋介石求援。蒋介石得此良机,当即派出十个师,由商震、汤恩伯率领分两路进入山西。见原定经营山西并寻机进军河北的战略设想已无法实现,为了保存力量并利用蒋、阎矛盾,中央决定“逼蒋抗日、回师西渡”,于5月初将东征红军全部撤离山西。此时东征山西,红军缴获各种枪4000多支、火炮20余门,扩大红军8000余名,筹款50万元,收获也颇为可观。

“我不亡于共,也要亡于蒋了。”

阎锡山擅长投机和利用矛盾。他在红军东征时请来蒋介石的救兵,却“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些中央军迟迟赖在山西不走,一时成了阎锡山面临的最大威胁。他曾说:“我不亡于共,也要亡于蒋了。”

此时,日本侵略者又软硬兼施,一面极力拉阎锡山当汉奸,一面又扬言出兵外蒙须借道绥远,公开以武力相威胁。夹在蒋介石、日本人和共产党这三种力量中间,阎锡山感到四面楚歌,自认为有如在三颗鸡蛋上跳舞,既不可失神掉下,又踩碎哪一颗也不行!

在阎锡山三面为难时,中共中央及时向其开展了工作,向北方党组织指出:阎锡山等华北六省市实力派人物,“一有机会,即须接洽。统一战线以各派军队为第一位,千万注意”。毛泽东还派彭雪枫秘密去太原见阎锡山,双方虽然没有完全议定合作事宜,却停止了战事。

阎锡山请来薄一波“共策保晋大业”

1936年春,刘少奇担任中共北方局书记,化装从陕北秘密到达天津。他发现党组织大都遭破坏,干部奇缺。他探知北平草岚子监狱中还押有大批党员,于是便通过关系将他们营救出狱。

当时阎锡山派人到北平请山西著名的共产党员薄一波回山西“共策保晋大业”,薄一波早在十年前就曾两次遭到阎锡山通缉,起初明确表示不愿回去。

刘少奇得知此事后,马上提出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并以此在戴“山西帽子”的掩护下,同阎锡山建立统战关系并发展共产党的力量。

坚持“存在高于一切”的阎锡山同共产党接触后,隐蔽在山西政府机关和各社会团体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杜任之等便发出组织“抗日救国同盟会”的号召。经阎锡山同意,1936年9月,“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宣布成立。11月间,薄一波受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派遣回到山西,组成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同阎锡山谈妥了合作抗日条件。

随后,薄一波主持了“牺盟会”工作,虽然阎锡山在名义上任会长,但各部门的领导工作已大体上由共产党员和进步势力所主持。该会会员很快发展到300余万人,遍布山西城乡,这为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出师山西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全文
上一组:蒋家第四代的命运揭秘:均与军事和政治绝缘
下一组:戴笠手稿揭密:二战末期美日原拟定决战台湾
相关信息
秦朝为什么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王朝

秦始皇在完成了自己及祖上的梦想,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四五百的四分五类的状况,来统一了中国,成了千古一帝,渴望着自己的子孙,能够继续保持下去,千秋万代。然而,秦朝却仅仅历经了两个皇帝,做了16年的美梦就结束了!人民起义打垮了秦朝,着究

秦朝四大名将

秦朝时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在为后,灭掉六国,实现了秦朝统一全国的梦想。为此,秦始皇嬴政被世人尊称为千古一帝。当然,只靠秦始皇一己之力是不能实现全国统一的,他身边必然少不了驰骋沙

揭秘韩信胯下之辱

韩信,西汉的开国功臣,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但是这样一位人才却遭到刘邦的猜疑,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韩信在年轻是曾受过胯下之辱,当时他是忍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

隋炀帝是隋文帝和鲜卑族女子所生之子,出生于公元569年,他二十岁时被任命为江南征伐军统率,成功地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此后来10年,他一直担任江南的地方官吏,再后来,他陷害了其兄,自立于皇太子。 隋炀帝 三十五时杀父继位,成为隋朝的第二代皇

大唐名将:李靖和李勣

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混战不已。独李渊父子起兵太原,结交天下豪杰而用之,兼之政策开明,内怀人心,遂能逐灭余隋,荡扫群雄,一统天下。创国伊始,又能君臣揖睦,励精图治,臣服四夷,乃开中国历史最伟大之盛世,遗后人千代之仰慕

武则天是怎样一步步登上帝王之位

唐太宗是个精明能干的皇帝,但是他的儿子高宗却是个庸碌无能的人。唐高宗即位以后,自己不会处理朝政大事,一切靠他的舅父、宰相长孙无忌拿主意。后来,他立了皇后武则天,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武则天 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宫里的一个才人(一种妃嫔

伍秉鉴:“天下第一富豪”的兴衰

被西方人称为天下第一大富翁的伍秉鉴 1686年春,广东巡抚李士祯在广州颁布了一项公告,宣布凡是身家殷实之人,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白银,就可作为官商包揽对外贸易。令李士祯想不到的是,这一公告竟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为中国催生出一位世界首富。 垄

李嗣业:大唐一代名将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这是唐代诗圣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中的句子,高度赞扬了万里赴国难的安西士兵,他们军容严整、秋毫无犯,堪称大唐军人的典范,五

曾国藩的为官处世之道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异数。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竟能办成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即使100多年过去,仍令人回想无穷。是什么使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天资?是努力?还是机运? 自

中国历代王朝国号的由来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战争频繁,朝代更迭变换,掌权者也在日益的变更。不同的掌权家族者,一旦掌权,就会更换国号,也就是朝代名称,因而中国历史国号比较多。那么中国古代的掌权者制定国号的规则是什么呢?他们又是依据什么制定的呢? 朝代的名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