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吉林名人

崔国政 [公元1968年-1989年,革命烈士]

时间:2020-08-24 通化浏览量:806

崔国政,1968年出生于吉林省辉南县。祖父是抗联老战士,三个伯父参加过抗美援朝。家庭的熏陶,使崔国政从小养成了老实厚道的性格、节约俭朴的作风和助人为乐的品格。他家生活并不富裕,每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都慷慨解囊,毫不吝惜,他被学校评为“有理想”的好学生。
1985年夏,崔国政初中毕业。由于家里生活困难,他没读高中。进入一家工厂服务公司干临时工,在公司机关当公务员。干工作时,崔国政从不挑挑拣拣,领导分配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公务员活杂,扫地、送信、打水啥都干,崔国政毫无怨言,样样工作都让人满意。有时工厂活多,崔国政就到车间跟班劳动,不完成定额不回家。
1986年秋,征兵工作开始。崔国政应征入伍。到部队以后,崔国政当过猪倌,风里雨里,起早贪黑,没少吃苦,他还当过炊事员,为了让大家吃好,他想了不少点子,流了不少汗水。由于工作需要,连里又让他从炊事班下到战斗班。这么调来调去的,指导员怕他有想法,找他谈了话。见人未语先笑好脾气的崔国政只说了一句话:“没啥,到哪儿还不是一样……”
崔国政对人民有着挚热的爱。特别是对老人,他有一种晚辈对长辈的敬重,战士对亲人的厚爱。1987年4月,刚穿上一身新军装的崔国政随连队来到了辽南县草场沟执行任务。附近,有一家老两口,年逾古稀,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生活上有很多困难。崔国政把这两位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有空闲,就去为老人挑水、劈柴、洗衣服、种园子、打扫卫生、请医端药,风雨不误,见什么活,干什么活,坚持了一年多。连队离开时,大爷大娘与崔国政难舍难分,说:“多亏你了,孩子。儿子闺女照顾我们也没像你这么周到!”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了政治-,崔国政所在的部队接到去北京执行-的命令。就在这时,崔国政接到“父病重速归”的电报。营、连领导考虑崔国政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久卧病榻,想准假让他回去看父亲一眼。当时,崔国政并未完全意识到-部队进驻北京对于这场斗争有何等重要意义,但一个普通军人应有的觉悟告诉他,军人在关键时刻是不能退却的。国事,家事,个人事,哪头轻?哪头重?他心里清楚。作儿子的不能为父亲尽一片孝心,他非常痛苦。年初,父亲病重,连来三封加急电报,团里给了他10天假,他只呆了七天就匆匆返回。在这短短的七天里,他一方面照看父亲,一方面拼命地干活,割荆条。他的手磨出了血泡,肩勒出了血印子,为的是多给家里割点荆条,让弟弟妹妹编些筐篓,到市场上换点零花钱,以偿还他在外服役不能照顾父亲对老人家欠下的感情债。
母亲知道崔国政很勤俭。在家从不挑吃讲穿,常年吃玉米面,穿父亲发的工作服。就是这次回来,也穿一件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家里养了七只鸡,母亲想给他杀只鸡吃,上午就上街买菜了。中午母亲回家后,发现崔国政已经归队,桌上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妈妈,我归队了。钱留在被子里,家里用吧,家里过得好点,我就放心了。”母亲从被子里拿出20元钱,不禁热泪盈眶。多懂事的孩子啊!这是她昨天给儿子的钱,他舍不得带走,他惦记着家。眼下父亲的病又重了,崔国政多想再看老人家一眼!但他把电报悄悄地收起来,一声没吭随部队赴京。哪想到,年初的见面,竟成了父子俩的诀别。
崔国政家庭生活很困难,父亲因车祸偏瘫,全家五口人的生活只靠父亲不足百元的退休金维持。为了给父亲买药治病,为了让弟弟妹妹能把书读下去,崔国政不抽烟,不喝酒,不吃零食,不下饭馆,省下津贴费寄给家里。俭朴惯了的崔国政除了部队发的服装外,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平时,他舍不得穿新军装,穿的大都是老兵复员时送给他的旧衣服。这次来北京执行-任务,他才穿上了压在纸盒箱子里叠得整整齐齐的新军装。他说:“要进首都了,不能破破烂烂的,给咱当兵的丢人现眼。”4日凌晨,也就是他牺牲那天出发前,他穿上了一件打了补丁的旧裤子,他说:“坐在车上别把好裤子磨坏了,等进了北京站在哨位上时,我再穿新裤子。”结果,在执行-任务中,崔国政就是穿着一条破旧的裤子被暴徒毒打而英勇牺牲的。
崔国政牺牲后,人民解放军-部队某部,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号召所属部队指战员,开展向崔国政学习的活动。

标签: 中国 |  吉林 通化 | 辉南 |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