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儒(1913年3月6日——2010年10月5日)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湖南省宜章县人,女,1913年3月生于宜章县碕石一个开明乡绅家庭。1926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受到革命影响。1927年加入共青团。长沙马日事变发生后,她按照党组织的决定,潜回家乡宜章开展革命斗争。1928年1月参加宜章年关暴-动,投身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后,她被编入红四军二十九团,任政治部宣传员。“八月失败”后,她被分配到湘赣边界特委,负责妇女会工作。同年秋,与边界特委副书记陈正人喜结良缘。由杨尚昆题写书名、1993年出版的《井冈之子——陈正人》一书中写道:“井冈山斗争期间,陈正人认识了女红军彭儒。她在大革命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后参加了湘南暴-动,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由于毛泽东、陈毅等的关心,他俩于1928年秋在井冈山结了婚。陈毅、宋任穷、杨至诚等参加了简朴的婚礼。此后,革命风雨50年,始终坚贞不渝,生死与共,白头偕老,可为革命夫妻的楷模。”1929年1月,红军主力进军赣南闽西。陈正人和她与部分红军留守井冈山。她率担架队、宣传队参加井冈山保卫战。因寡不敌众,井冈山一度失守。夫妻俩在老表掩护下,隐蔽在冰天雪地里坚持斗争20天,后由何长工派人接出。1930年,她调安福中心县委做妇委书记,并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先后任江西省行委妇委书记、赣西南特委妇委书记。她积极组织妇女参加红军、上夜校、学文化、生产支前。10月,在红军第九次攻打吉安战斗中,她奋不顾身,率领自卫队员和民兵,送弹药、救伤员,与部队同时冲入城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31年春,调江西省委任妇委委员。同年秋,与康克清、曾碧漪等一道参加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任大会秘书。1932年4月至1933年春,先后任福建汀州市委组织部长、代理市委书记。根据毛泽东指示,采取措施,活跃市场,发展根据地经济。1933年春,入瑞金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高级班学习。结业后,调任苏区中央局妇委委员兼秘书。在1934年5月“扩红”竞赛中,成绩显著,受嘉奖,任长胜县委宣传部长。
1934年10月,她来不及与陈正人告别,随部队长征。初过于都河,受凉发疟疾,多日高烧不退,仍坚持不离开部队。后经董必武劝说,并派人护送返回苏区,得以与因病未能长征的陈正人相聚。她病愈后,由中央分局安排,任于都县委宣传部长。中央分局决定陈正人、周以栗转移到白区治病,由她负责护理。她服从组织决定,与陈正人一道随独立三团突围。1935年4月,在安远地区突围战斗中被敌冲散,她不幸落入广东军阀之手。由于她一直没有暴露身份,只说是被红军抓来洗衣服的,经在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任小职员的胞兄设法营救,被保释到广州。陈正人由组织护送经香港到广州。1935年11月,夫妻俩辗转到达湖南宜章老家,以教书为掩护,继续做党的工作。
1937年5月,几经曲折,最后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夫妻俩同赴延安,回到党的怀抱。毛泽东在接见陈正人夫妻时,无限感慨地说:“你们这些留在苏区的同志,能冲破艰险,战胜敌人,来到延安,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同志都牺牲了,但是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她的党员,她的干部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组织分配她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科长,做边区妇女工作。后入马列主义学院和中央党校一部学习。1943年参加整风,经组织审查做了“无问题”的结论。
1945年抗战胜利后,响应党中央“集中全力,夺占东北”的号召,奔赴东北。先在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工作,后任延吉市委组织部长、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班党总支委员兼吉林省委妇委常委。省妇委号召“跳出锅台炕头,参加生产,支援前线”,使一大批各民族妇女干部在实际斗争中成长。1948年初,任吉林省委党校总支委员。
1949年,随军南下,先后任江西省总工会组织部长、副主席兼组织部长。1953年任全国总工会干校机关党委副书记、干校党组成员。1954年12月任农业部监察室副主任。1956年任农垦部人事宣教局副局长、机关党委副书记。1960年任国务院农林办公室机关党委书记、中直机关党委委员。1964年任中央监察委员会驻水产部监察组副组长。“文革”期间受破孩。1972年5月,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从干校回京。后任国家水产总局顾问、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9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委员、中央两案办公室副主任、中纪委机关党委委员。1985年9月,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任老区促进会理事。
她是红军最早的女战士之一。1960年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农垦部称赞“她以最大的忠诚和坚定的意志,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革命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