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才
(1900—1989)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北京军区政治委员。
湖南省汝城县人,1900年9月27日出生于汝城县外沙村。1925年投身革命,积极参加党领导的农-动,任村农民协会委员。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随后上井冈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军部秘书、连-表,永新县烟岗区区委书记,三纵队七支队政治委员,红九师政治委员,红十五军政治委员,博生师(即红十四师)政治委员,红三十四师政治部主任,军委总卫生部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红三十一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教导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红三十军政治部副主任,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秘书长,晋察冀军区三分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兼中共北岳区委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华北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华北军政大学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法院委员,中共华北局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他是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员。
他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大革命失败后,曾被捕入狱,在凶恶的敌人面前,威武不屈,大义凛然。被营救出狱后,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继续组织秘密农会,巧妙地同国民党 派展开斗争。长征途中,坚决 张国焘错误路线,宣传中央的路线和维护革命团结,虽遭打击,仍忍辱负重,恪尽职守,为党工作。1937年,西路军失败后,为寻找党组织,克服重重困难,经过36天的沿途乞讨和化装潜行,回到革命队伍。“文革”中,对林彪、“-”的倒行逆施极为愤慨,并进行坚决的斗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虽年近古稀,但仍关心党和国家大事,衷心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他戎马一生,身经百战,作战挠勇,指挥果断,善于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挥打仗。1928年8月,在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中,率领红三十一团一营一连勇敢机智地击退敌人一个团的疯狂进攻,守住了红四军的主要军事阵地。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率红九师参加歼敌张辉瓒师的战役,指挥若定,战果显著,缴 2000枝,缴获敌电台一部、大炮一门,受到毛泽东、朱德的表扬。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率红十五军顽强阻击敌人,为红一、三军团全歼敌十一师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指挥有方,屡建战功,在中央革0据地第二次全苏维埃大会上荣获二等红星奖章。
他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为部队的政治思想建设作出了贡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坚决贯彻党的决议和古田会议精神,狠抓连队党支部建设,重视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部队。长征途中,利用战斗间隙,组织部队进行政治教育和文化学习,宣传党的政策和英雄模范的事迹,以巩固部队、保证作战胜利。在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工作期间,深入调查,多方联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机智灵活地同国民党顽固派周旋,营救大批革命同志。抗日战争时期,协助聂荣臻领导晋察冀军区的政治工作,深入进行政治动员,广泛开展模范党支部和杀敌立功运动,发现和宣传“狼牙五壮士”、“民兵英雄李勇”、“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等先进典型。参与领导反"扫荡"中的政治工作,积极开展瓦解敌人工作,并总结了许多经验。经常教育部队发展生产,节衣缩食,减轻根据地人民的负担,搞好军政、军民关系。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协助聂荣臻、叶剑英创办晋察冀军政干校和华北军政大学,直接参与两校的领导工作,培养了大批干部。主持北京军区政治工作期间,发扬优良传统,坚决维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委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为加速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他撰写的《朱德的扁担》、《这座山,它革命!》文章,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1958年,他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把位子让给年富力强的同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称之为“政治思想好、顾全大局"、“开明”的领导干部。
1989年2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党和人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他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员。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