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紫(1910-1939)
现代作家。
湖南省益阳县人,原名余昭明,1910年11月15日生于益阳县月塘湖乡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及6位亲人参加了农-动,大革命失败时有5人壮烈牺牲。从小生活在这样的革命家庭里,受到良好的影响。6岁入兰溪小学读书,12岁入长沙岳云中学,15岁考入华中美术学校,学业优异。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后,报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投身国民革命。马日事变后,闻悉家中亲人牺牲的噩耗,潜回家乡,目睹亲人为革命献身的悲壮事迹,激发了同黑暗社会斗争的决心和勇气。为躲避密探的追捕,含泪告别母亲和未婚妻,在洪湖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流浪,当过兵,做过苦力,讨过饭,饱尝了人间困苦,深化了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1930年初到上海,艰难谋生,刻苦读书,练习写作,幸而找到启蒙老师、中共党员卜息园,受到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卜息园回湖南开展革命活动。卜息园被捕牺牲后,他仍回上海,做店员、教员以谋生计,并从事地下革命工作。1931年奉命到浙江温州搞 组织武装,被国民党-以“共产党嫌疑犯”罪名逮捕,关押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经党组织营救和未婚妻汤咏兰赴沪帮助,8个月后出狱。婚后生有一女一儿,他一边做雇员,一边凭着对社会的深刻感受进行文学创作。1933年,与陈企霞一道创办出版《无名文艺》旬刊、月刊,参与左翼文化活动。第一次以“叶紫”的笔名在该刊创刊号上发表了短篇小说《丰收》,别开生面的创作,引起上海文坛注目,为文学界注入了一股清新空气,很快被介绍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踏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他以家乡农民活动为历史背景,以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经历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生动地描写湖南农-动和农民的斗争生活,深刻揭露封建统治和军阀混战对农民群众的残酷压迫。相继在《文艺》、《文学新地》、《当代文学》、《中华月报》、《现代》等报刊上发表作品、文章,在文坛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1934年,任《中华日报》副刊《动向》的助理。1935年3月,自费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丰收》。1936年12月,又出版中篇小说《星》等。1937年4月出版第二本短篇小说集《山村一夜》,还有一些小说、散文、评论见于报刊。1935年曾用妻子咏兰的名字出版过一本《女子书信指导》。
他在进行革命文学创作过程中,结识了许多革命作家和忠实朋友。与鲁迅先生的交往始于1934年4月。当时,他参与主办《中华日报》副刊《动向》。鲁迅陆续在《动向》上发表杂文20多篇。由于交换创作意见,他与鲁迅便有了书信联系。鲁迅感到《动向》中人,主张大抵和我接近,所以接触叶紫时就有种非同寻常的感觉。1934年12月19日应鲁迅之邀,参加了在上海广西路梁园豫菜馆举行的活动。他以鲁迅为老师和长辈而虚心请教。鲁迅则把他当作弟弟和同志,坦诚地讲述自己的文学观和创作经历,还在具体创作上热情指导和支持他。他的许多作品,往往是先送鲁迅审阅修改或提出意见,再修改后才投稿发表,有的还是鲁迅转送报刊发表的,连稿费也由鲁迅代领转付。鲁迅对写作技巧更是随时指点,还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每次去他家总要带些食品,见到他家生活艰难,便慷慨解囊送些钱物。1936年10月他因肺病和肋膜炎并发住院,鲁迅得知后送去50元给他的妻子咏兰,并嘱安心养病。12天后,鲁迅辞世,他在医院里得知噩耗,悲痛万分,含泪写下了《哭鲁迅先生》的悼词。
长年的奔波劳累损害了他的身体,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后,因病重无法参加文艺界救亡活动,与妻子、儿女回到益阳兰溪老家,在贫病中度日。1939年2月在给张天翼的信中透露了真情:“一个月中,我曾断粮三次,几乎饿坏。”张天翼、陈企霞等都为他募捐、资助。一位 寄给他4元钱并附诗赞曰:“为家为国血方热,愁米愁柴志未灰。”他在重病之中,仍坚持文学创作和革命工作,在家乡发展了3名党员,还自学中医,为穷人看病。1939年10月5日不幸病逝,年仅29岁。他遗下反映湖南农-动的长篇小说《太阳从西边出来》和《鲁迅先生的回忆》等写作计划,令人叹惋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叶紫创作集》、《叶紫选集》、《丰收集》。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叶紫文集》(上、下卷)。在现代文学史上,叶紫的革命文学作品是有地位和影响的。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来源:云名人资料网 欢迎分享!+收藏本文
本文链接:https://www.cloudtibet.com/info/27727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