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仁山(1902.2~1972.7)莱西县店埠乡西张格庄人,1945年加入共产党,历任村农救会长、村党支部记、红星农业示范合作社社长、人民公社副县长等职。1958年10月,被授予省劳动模范,同时,出席全国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群英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的接见。1964年出席省群英大会。仁山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他看到地主阶级对劳苦大众的残酷剥削和日本侵略军的烧杀抢掠,一气之下,上了“关东”。可是“关东”也没有穷人的活路,勤劳的双手依然解决不了一家人的温饱。苦难的经历使他认识到,只有赶走日本帝国主义,推翻旧社会,穷苦人才有活路。在三耿达的帮助下,1943年他从东北回到家乡,抗入到抗日反蒋的斗争中。1946年,他带领本村劳苦大众反恶霸、斗地主,宣传党的“土改”政策。建国后,仁山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1951年10月,他联络7户贫农成立了互助组。1952年11月,在县委、区委的帮助下,他和23户农民组织起莱西县第一个示范合作社。1956年春,仁山又联络西张格庄、东张格庄、李家小里、程家小里、于家小里6个村成立了红星示范社,带领大家走上社会主义集体化的大道。他们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先后购进一部10马力汽油抽水机、一部捷克制35马力轮胎拖拉机、一部25马力柴油机、一部10马力锅驼机,示范社的总收入、粮食亩产量、社员人均分配在店埠区居首位。仁山一心为公,爱社如家,初级社刚成立时,没有记工室和饲养室,他就腾出自己住的四间房子记工、喂牲口。1953年麦收后,大沽河决口,两岸一片汪洋,四间饲养室塌了一间,又没有牲口草,十几头牲口无人喂,仁山就和老伴白天割草喂牲口,晚上挨家逐户做思想工作,鼓励大家“只有穷人扭成一股绳,才能抗拒灾害,摆脱贫困。”水撤以后,他又带领大家清淤泥,扶禾苗,种萝卜和荞麦,寸土不闲,秋后获得了大丰收。1955年冬,他带领20多名劳力,顶着刺骨的寒风,在村南打井,经过一冬的苦干,打井30多眼。1954年,他带领社员搞了7亩秋玉米高产试验田,每亩达4000株,比普通田多1200株。当时人们对化肥的作用认识不足,他就积极推广使用,每亩施硫酸铵20公斤,结果秋后亩产达350公斤。1955年,他又搞了三亩地瓜试验田,除合理密植外,又追施两遍草木灰、一遍化肥,秋后亩产鲜地瓜2500公斤。他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兴办托儿所,对儿童进行学前教育。1958年山东省出版的《烈火真金》一书,发表了题为《妇女劳力大解放,儿童幸福乐洋洋——店埠公社红星耕作区实现托儿化的经验》一文,介绍了红星集体农庄所取得的成绩和秋仁山同志的事迹。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1961年,他把家中仅有的一圆斗地瓜干送给了比自己更困难的耿丙书家。同年冬天,公社救济仁山一条棉裤,他委托耿崇善送给解放战争年代被难家属耿仁田的母亲。1964年,仁山因年老退出领导岗位。1972年病逝。
标签: 中国 | 山东 青岛 | 莱西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