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名人

刘应节 [公元1517年-1591年]

时间:2020-08-24 潍坊浏览量:267

刘应节(1517—1591),字子和,明中期大臣,潍县(治今潍城)刘家庄子村人。
1543年(嘉靖二十二年)乡试第一,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任户部广东司主事。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俺答统领大军,直逼京城。大将仇鸾率军与俺答军混战,京城外战斗异常激烈,双方死伤惨重,嘉靖皇帝下令户部,选一精干使者,到军中慰问。户部大小官员认为此次犒军必无生还,皆怕被选派,唯刘应节挺身而出。临行他告诉亲友:“此去7天不回,请把0和妻小送还家乡,并转告0不要悲伤。”半夜,他披挂整齐,纵马护车出了京城,车马行走于乱尸之中。天明后,应节率军冲破包围,见到仇鸾,完成了犒师任务,并以皇帝使者身份,协助仇鸾指挥部队作战。
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他任山西按察司副使,兼辖三关。三关系京城咽喉重镇,但守军军纪很坏。他到任后,重惩了骄悍作乱的魁首,法办了扰民的游兵散勇,加强了三关、井陉道的军队纪律。
1567年(隆庆元年),刘应节调任河南巡抚。时中原政治腐败,官贪吏污,百姓怨声载道。他到达开封后,处治了-污吏,惩治了游勇散兵和地痞无赖。鉴于开封历来为中原战场,兼有黄河天堑,战略位置重要,刘应节从汝南、睢陈等地召募民军数万,以6000人为一队,轮番训练,以维持地方治安。并把河南的官兵集中,选派有才干的将领指挥,进行操练,以备朝廷调遣。秋,俺答又犯边境,他率训练有素的军队北上,击退了俺答军。战后,他升任顺天巡抚。1568年(隆庆二年),俺答率领大军,号称80万,又一次大举犯境,京师连连告急。他正在西北边关,身边只有数千人马。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他鼓励将士奋勇杀敌,亲率数千人马,冲向敌营,重创俺答大军。接着,镇守蓟门的戚继光,也向俺答军发起猛攻,迫使俺答军退去。他因功晋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为边境的长期安宁,他在东起广宁,西至开原的丛山中,带领军民加固800里长城。他取代谭纶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后,强调将士们熟读兵书,加强训练,并经常结合京师周围的山川地形,给将士们讲解兵法战策。因他在边关训军有方,防务加强,使俺答不敢轻易犯境。1571年(隆庆五年),俺答归顺明朝,北部几十年的战乱得以平息。
他虽镇守边关,却十分关心国家的长远利益。为富国强民,他上疏要求疏漕密云,在奏章中恳切指出:要是疏通了潮、白二河,不但每年可节省三万五千两白银,而且会解决京师军粮无法外运而大量霉烂的问题,还能省却山路难行造成的运输困难,一举三善。在《蓟门奏议》中,他深刻地分析了明朝以来在军事方面存在的弊病,直言不讳地指出:国初设立大宁、蓟门时,还是内地,现在大宁已经失去……臣当前管辖的地方,西起镇边,东到山海,非30万兵员不能保障京师安全,而今只有13万。兵员不足,加上平时无战备,战时只能仓促上阵,将士必然疲于奔命,国家如何安宁,百姓何谈乐业?以臣见,补兵20万,收复大宁,控制边境,使宣、保、蓟、辽首尾相顾,做到庭无近寇,国有重关,此万年之大计;不然,把兵力集中边境,分屯列戍,首尾相应,也是百年之计;再不然,选精兵17万,加强训练,以备应急,这仅是苟安之计。否则,必将产生征兵如奕棋,请饷如乞籴,操兵如搏沙,教战如谈虎,边长兵寡,掣襟见肘这样的危险局面。刘应节的见解没有被采纳。1574年(万历二年),他晋升南京工部尚书。第二年,又改任刑部尚书。因受锦衣冯邦宁、首辅张居正等人排挤,遂上 书求归。1576年(万历四年)回乡后,他出资修建了“麓台书院”,并亲自讲学。
他不仅为官清正,善于作战,而且也富有文才。他一生写了很多文章,其中《蓟门奏议》《沿边军筹》《白川文集》等颇有水平。1591年(万历十九年)去世,吊唁者络绎不绝,万历皇帝遣使凭吊,并追赠他为太子少保。
来源:潍城区史志办

标签: 中国 |  山东 潍坊 | 城区 | 潍城区 | 明朝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