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渊,名光藻,号邦畿,1891年出生在四川省射洪县广兴镇于家坝一个佃农家庭。只读过一年私塾,少年时给地主当过佣工,在涪江边拉过短转船。成年后,身高体壮,性情爽直,富有反抗精神。1914年因把一点粪水溅到一豪绅身上遭其打骂,在忍无可忍时,抡起扁担回击了豪绅,惹下“大祸”,无法在家立足,-到军阀部队当兵。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于渊受到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全国工农联合起来、打倒列强、铲除军阀的大革命洪流影响,从思想到行动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他衷心拥护国共合作,热情赞助工农革命,开始学习马列主义书籍,并和当时活跃在四川的共产党领导人杨公、朱德、刘伯承等同志先后取得联系,互相交往密切。
1925年,于渊在国民革命军杨森部任宪兵司令,驻守万县城防。1926年9月,英国军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炮轰万县城惨案,即九五惨案。于渊在朱德、陈毅的支持下,始终站在民族斗争的前列,亲率所部官兵组成敢死队,奋勇抗击英帝侵略军,打得敌人丧魂落魄,伤亡惨重,其中一艘英舰尾部中弹,带火狼狈逃窜。于渊的所作所为,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英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威风。于渊在这次战斗中,头部亦负重伤。
1927年四一二事件后,杨森跟着蒋介石叛变革命,借故撤去了于渊的职务。于渊随后转入刘湘部,先后任旅长、师长、四川省会警察局长、战区游击司令等职。1928年,于渊受党的委托,参与策划和组织了川军第二十军驻江津的第一师士兵起义,因“左”倾路线的影响,起义未能成功,使军内的地下党员受到严重威胁,他又顶风冒险,前往斡旋,机智灵活地保护了一批共产党员脱险。
1930年,于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8月至1935年初,于渊利用四川省会警察局长的身份,把自己的家作为共产党人秘密活动的场所,掩护了不少共产党骨干和进步人士,并安插了部分共产党人进警察局工作,直接掌握警察权力。他还以“确保市区治安”为辞,争取刘湘准予拨给了步枪200支,同时改善了警士、官佐们的生活待遇,以此暗地作好等待红军长征入川时伺机配合的准备。不料,因人告发,被刘湘调回作战部队。
1935年,于渊任川军第六路军第二旅旅长时,适值红一、红四方面军长征路过四川,他在天全、宝兴前线及北川观音梁子一带,两次设法为红军北上让路,被刘湘撤职,派去日本作出国考察。
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于渊回国返川,和中共四川省委领导人车耀先等人一起,秘密从事党的工作。出钱创办《力文》杂志,积极开展救亡活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刘湘再度起用于渊一道出川抗日,委以师长兼第七战区游击司令职务。刘湘死后,于渊因与王陵基的意见不合,毅然弃职归家。
1942年,于渊经张澜介绍,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3年,于渊被选为四川射洪旅蓉同乡会理事长,他在任职期间,积极培修会址,以供到蓉谋生的贫苦乡亲免费住宿,并为寻找、介绍临时工作,热情帮助解决困难问题。遇到病死成都的苦难同乡,不惜出钱买坟地,施棺木,进行安葬。更多的是鼓励青年努力求学,立志为人,不倦不厌地为大家排难解忧,被许多同乡啧啧称道。
1944年他被选为改组后的中国民主同盟四川支部执委。
1945年底,于渊回家省亲时,带回盟内文件、刊物、表册等,发展了一批同志加入民盟,创建了射洪县内民盟组织。
1946年8月29日,四川民盟组织在成都蓉光电影院为闻一多、李公朴两位爱国民主人士举行追悼大会。在敌特疯狂捣乱破坏的情况下,他和张澜等人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如期召开了大会。同年,蒋介石派其侍从室主任带着委任状来到成都,要于渊担任他的中央军官训练团的中将大队长,妄图以调虎离山之计严加控制。于渊及时识破阴谋,机智谢绝。
1947年6月1日,蒋介石彻底背信弃义撕毁协议,施行全面-,对革命人士进行大规模的逮捕。是夜,成都警备司令部行动小组汤小庸等逮捕于渊入狱,在被敌人-期间,于渊和杨伯恺等人一起,团结、鼓舞被囚难友,同敌人不断地进行英勇的斗争。他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与威胁利诱,始终大义凛然,表现非常突出,既不受其欺骗,也不为之屈服。
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上彻底崩溃时,于12月7日夜间,将于渊等34名革命人士秘密杀害于成都西门外十二桥畔。
1949年12月20日,在民盟中央四中全会扩大会议上,于渊被增选为中央委员(因中央当时尚不知道他已牺牲)。
成都解放后,川西北临时军政委员会于1950年1月19日在成都为于渊等十二桥殉难烈士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公祭典礼,并将遗体安葬于成都市文化公园烈士墓内。同时,还在于渊的家乡四川省射洪县金华山建立了于渊烈士衣冠墓。1951年3月5日川西行署批准授予于渊“革命烈士”光荣称号。
标签: 中国 | 四川 遂宁市 | 射洪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