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名人

徐永孝 [公元1901年-1988年]

时间:2020-08-23 浏览量:292

徐永孝(1901-1988)字仁甫,晚年自称乾惕翁,大竹县杨通乡人。幼年承受家教,6岁识字,继读《三字经》及《三字幼仪》。初入杨通乡公立小学,后入东南乡高级小学。他期期考试,常列前三名,颇得乡人称誉。民国初年,乡无治安,土匪为患,举家迁至黄城寨上。入私塾读《四书》、《孝经》、《诗经》、《礼记》及古文辞。由此,奠下旧学基础。
1919年春,考入县立中学第二班,读华阳徐子林《修身课本》,得到启迪:研究学术应不偏不倚,知识的隐形力量可以改造社会,可以留传千古,遂立志向学。复阅陈沣《东垫读书记》,知国学研究应着重于经、史、名物、考据、训诂等汉学及宋代理学,主要是解惑释疑。一日,学校开同学辩论会,让师生自由发言,徐提出:《礼记》称“战争无勇,非孝也”。为什么鲍叔认为管仲三战三北,因其0健在,不是胆怯?校长陈步武竹乡名儒,赞徐读书深入钻研,故能有所得。
1925年春,中学毕业后,任母校东南乡小学教师。是年秋,准备赴成都升学,乡人挽留:“先生是我乡良师,何必离亲远行?”徐则回答:“如能求得更多知识,更好服务社会,也是一种孝的行为。”遂约友六人,赴成都报考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时,校长吴玉章择选甚严,六人中独徐被取录。在校中,与华阳罗运贤、孔昭相交甚笃,同邀入赵少咸门下学习文字声韵学;又受教于成都龚向龙、华阳林山腴、巴县向仙桥诸位川中名师,学习汉学及古文辞。时向龙老师著有《尚书释文残卷考证》一书,由华西大学付印。徐读后,一一校正书中误字,龚表示感谢,并赠以《字林考逸》。徐在校四年,遍读明、清先哲书籍,毕业前曾写《汉书艺文志补注补正》,载于高等师范国文学会会刊。
1927年,得乡人资助,出川考察教育。经汉口,抵上海,正值中国学术讨论会会刊第一集出版。读后,即投书陈桂尊,与之研讨《汉志尔雅属孝经类》,提出不同看法,原文载会刊第二集。由沪至杭,游西湖,留恋胜景,探九溪十八洞,宿灵隐寺。同人推题游记,载游客名录。后与帅蕊德、邓流澜从海道至北京,住香山参观故都名胜。于时,与学及昭通姜亮夫结为学术之友。从北京至金陵,与永善邓予琴游萸愁湖,于鸡鸣寺相约办《国学杂志》。返川时,满载浙刻丛书及定海丛书。后,常对人谠:“真没辜负此次远行!”
1928年,任教于成都宾荫公学。1930年,偕妻及女湘定居成都。至1942年,先后兼任成都公私立中学国文教师,为丰富学生知识,编纂《文学声韵表》、《国风集说》、《毛诗例纂》、《毛诗重言下篇补录》及《左传赋诗考》。曾对友人说:“编纂的目的是教学需要,又可起到教学相长作用。”徐备课认真,既传道,又授业,备得师生敬重,各校争聘,每周几无暇时。课余仍坚持写作,选注《女子慷慨集》4卷及《儒行集》1卷。
1941年,携家眷返乡省亲,路经大竹县城,被挽留,组建大竹文献征集委员会。负责编审、搜集地方先哲遗著。工作期间,曾点校李作梅《渝行诗草》付印,并撰写《大竹艺文志序》及历代地方先哲遗著名目。后因经费短绌,委员会名存实亡。
返成都后,先接建国中学聘.后接华西大学聘。本拟兼任两校,华大要求专任,只好退华大聘书,就聘于温江适泉寺建国中学,校长周海感其辞高就低,酬以专任重金,徐推辞不受。后闻徐有创办杂志愿望,以双任酬金助其创办《国学杂志》,发行全国。
《国学》建社创刊,得龚向龙及罗孔昭、姜亮夫、邓子琴、张伯珩、杜道生诸君相助,期期内容充实,均有理论上的突破文章发表。不数月,于国学界中声誉突起。外省学者马一浮、熊十力、谢无量、黎锦熙、颐惕生、杨树达等亦源源来稿支持,共办25期,竟成当时全国有名刊物。
1943年,受乡人请求,任大竹私立邻山中学校长。这是大竹县内第一所男女合校初级中学。校内师生思想进步,曾掩护共产党员徐世英、徐相应等。所作校歌歌词中提出:“钻研新科学,发扬固有文明”的教育宗旨.号召学生继承先哲绝学,为后世树新风。
1945年,任四川大学城内分部(夜校)特约教授,讲训诂学。1947年,任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讲授《国语》,兼任文科研究所辅导马益研究《礼记》。马益对《中庸》“夷狄行乎夷狄”质疑。徐撰《夷狄行乎夷狄解》以回答。故友吴俟庵读到“夷狄”作“平易”解时,深赞徐君能“发人之所未发,解人之所不解”。此文后发表于《中华文史论丛》第四辑,并收入《乾惕居读四子书扎迻》。是时,又撰写《国语论丛》,将《国语》与《左传》对比研究,为写《左传疏证》奠定基础。
1949年,任私立尊经国学专科学校教授.讲授《荀子》;任华西大学教授,开《世说新语》课。是年,曾奔母丧返乡。
1950年,尊经国专并入东方文教学院,继任该院教授。1952年,文教学院停办,至眉山师范学校任语文教师。教学之余,曾写《垫腰形容词和副词有哪些形式》(载《中国语文》第3期)。1953年,调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授汉语课。1956年,川师迁成都狮子山,遂随校返成都。数年中撰《广古书疑义举例》8卷,以正俞氏原书之误。又撰《古书疑义举例辨证》2卷。
1972年,因幺女湘琳匕山下乡,五年不能回城,遂申请退休,让她顶替。
徐老退休后,居成都泡桐树街27号。地处僻静巷街,住房环花园建造,形成典型四合院式。于是静心整理旧稿,著成新书。所作《杜诗注解商榷》(1978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考证前人不少误解处,颇得文学界好评,香港《大公报》发表钟华评论文章,称:“此书有功于杜少陵,为注古书开辟新径,功不可没。”
1980年,所著《广释词》(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既正原书之误,又广释原书不足之处,其广释方法,为后世训诂学开辟新径。日本学者波多野读后,撰有《读“广释词”》一文,称:“多引用汉魏六朝作品为例,新的见解随处可见。”
1981年,所著《左传疏正》(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其研究《左传》20余年成果。杭州大学周采泉读后,撰写有《读“左传疏证”》一文,称:此书“能集古今治《左传》诸家之长,用科学方法,属词比事,剖析精微,为研究《左氏春秋传》提供卓越的范例”。同年,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被选为四川省语言学会理事。
1984年,所著《古诗别解》(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从话法、修辞、文学角度以证前人注释之误,并释辩难解之处;昕著《古诗引语研究》、《史记辩解》、《广古书疑义举例》、《楚辞文法概要》、《古书句读研究》、《论学文集》(4卷),陆续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北京中华书局和巴蜀出版社出版。同年,被选为该会学术委员兼顾问;任四川省古籍出版社规划学术委员及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
徐老50余年学术生涯,以研究古典文学著有成就,故《中国文学家辞典》列入占典文学研究家。徐老常谓人曰:“我欣逢盛世,常得党和民进组织关照,更当生命不息,贡献不止,愿将平生所得贡献社会。”
徐老先后任教于公、私立大中小学40余年,从其授业者数以万计,其中不少成为党政领导,或为教授并以著作问世的,真可谓挑李满天下,果实遍神州。
1988年,徐老病逝于成都,享年88岁。

标签: 中国 |  四川 大竹 |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