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东(1851—1917),名树勋,字文侯,号瑞东,别号烟霞逸士,慷慨大方,人称“小孟尝君”。清直隶武清县城东后街(今天津市武清区城关镇东街)人。李瑞东恭拜武林名师,交英杰侠士,得内外家武功之精义,终将所学所悟衍化生新,创李式太极拳。
李瑞东祖籍山西,明永乐年伴随人口大迁徙辗转而定居在武清城里。李氏得益晋商的盛兴,谙熟中草药材生意,时有“草药李家”之称。明隆庆年兴建武清砖城后,李家生意愈加红火。万历年后,李氏立家号“济生堂”,在武清城开办药材、药铺、瓷货和粮行等,其“济生粮行”进驻山东和通州立分号。李家渐成一方富甲,择城内东后街兴宅(即李瑞东故居),置土地北囊通州永乐店一带,名贯京南,通商达官,曾挂御封“双千顷”牌。“济生堂”为李家享誉三百余年盛传堂(商)号。李氏三代为官。晚清至民初,李瑞东之父李小莲尚供职武清县暑,人称“杂客李”。
李瑞东5岁随塾师诵经,7岁从师“大刀孙”开蒙武学。李瑞东2岁被县城关帝庙道长举荐城东三里东马房关帝庙韩道长习少林。同治年间,河北饶阳武侠李老遂来东马房传戳脚翻子,韩道长再荐李瑞东向李老遂学戳脚。
对李瑞东一生影响最大者当是王兰亭。王认为李瑞东幼师文武,性命双修;读经诵史,禅佛参道;恭师笃武,博学广识,定将成为“弘扬吾门之垂范者”。王相继携李瑞东向岳青山(岳飞后裔)、董海川(一说尹福)和嵩山少林寺海川高僧(有说慧海或龙禅)等或举荐从师,或缔结为友,得以广纳名家武学精髓于一身,最后拜在甘淡然门下。在众多武术名家的点拨、教诲下,李瑞东逐渐成长为一代武术大师。
兰亭遁入空门前,留给李瑞东一信,嘱他十年后再阅。十年后李拆阅此信,见是一幅《武当山境图》,是王留予他的约见图,但却发现这幅藏匿于木箱底层的约见图已被虫蚀不堪,难以辨识。李瑞东和同在王府负责文案的司新三(天津人)决定赴武当山寻踪王兰亭。二人在山上寻觅数日,终未见王的影子。李派前辈介绍,李瑞东赴武当山寻踪王兰亭不止一次,亦均未果。
王兰亭匿迹后,端郡王载漪(惇亲王次子)从师李瑞东。载漪早师杨禄禅,杨年事趋高,王兰亭代授。载漪出生咸丰六年(1856),时已34岁。李家珍藏众多拜师帖,载漪之帖最为精致,折合三叠,内记生辰八字和所习- 等。
光绪二十年(1894),宫廷在颐和园正殿为慈禧六十寿辰举行盛大庆典。载漪携其师李瑞东和李的大弟子李进修赴现场助兴表演。李瑞东演练一套辅助拳术后,施展轻功绝技,忽见他以“白鹤展翅”——飞身跃上颐和园大殿顶梁,并身轻如燕地穿行于殿梁间行拱手礼……慈禧看得出神脱口喝彩道:“真乃神鹰也!”此便是社会流传李瑞东得赐“神鹰”的由来。李进修表演“少林八式”时,确见脚下青砖爆裂,同样赢得喝彩。大内出了“神鹰鼻子”和“铁脚”李,京城盛传。经载漪力荐和多个王爷推举,李瑞东入宫并很快擢任四品带刀侍卫兼武术教官。
1901年,慈溪从西安返回北京,途中,慈禧迫于八国联军的淫威,下旨“肃剿”,支持抗击联军的载漪被押往新疆。不久,李瑞东被迫离开宫中,隐姓埋名于京城东直门、北新桥和黄米胡同一带,后回武清城家中。
李瑞东回武清家中,一方面潜心创编拳法,一方面接待众多社会名流和武林豪侠的来访。这一时期,李瑞东最为忧虑的是民众对国家意识的淡漠和民族精神的颓废;这一时期是李瑞东思想和人格走向独立与成熟的重要时期。
清宣统二年(1910),迎着辛亥革命的曙光,李瑞东胸怀“凝聚民心,以武强国”之民族大义来津创办“武德会”,时遇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员叶云表和马凤图等人在津开展活动。李瑞东创办以团结凝聚和振奋民心为宗旨的“武德会”与叶云表、马凤图等人的主张“不谋而合”。时“武德会”设在河北劝业会公园(今中山公园)。叶云表、马凤图等考虑到“武德会”创会宗旨虽好,但在号召力上存在局限性。为广泛吸纳和团结武林侠士和社会英才,发挥更大影响,他们将“天津武德会”改名为“中华武术会”,并联合联合形意门李存义、八卦门张兆东等武术大家共同筹建。
“中华武士会”的“北方三杰”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立场,从骨子里彰显出的是中华儿女宁折不屈的品质和豪侠尚武精神,为普及中国武术、增强人民体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标签: 中国 | 天津 武清区 | 津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