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忠,男,彝族,1940年12月生,雷山县西江镇脚尧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艰苦创业,把苦熬变为苦干,奋力挖穷根,使该村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先后被国务院、省、州、县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扶贫开发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在贫穷落后的雷山县,人们都说过去穷得叮当响的脚尧村如今发生了十二大变化:一是荒山变成良田,耕地面积由1980年的113亩扩大到现在的181亩,人均净增0.5亩;二是粮食达到自给有余,人均占有粮食由1980年的247公斤上升到现在的470公斤,人均净增223公斤;三是多种经营发展,经济收入成倍增长,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的27.47元上升到现在的3464元,人均净增3436元;四是畜牧业大发展,猪牛羊饲养量户均分别为4.8头、4.2头、2头,实现人均1头;五是草房变成瓦房,连猪牛圈、厕所和山上的粪棚都盖上了小青瓦;六是建成了小型水电站,接通了国家电网,家家点上了“夜明珠”,结束了烧柴照明的历史;七是办起了茶叶加工厂,方便茶农交售茶叶,减轻农-输负担;八是家家改用节柴灶,户户接上自来水;九是荒山变成绿色,大办“小菜园、小果园、小药园,小林场、小草场,,五小绿色工程,家家都有摇钱树;十是家家都有电视机,收录机和缝纫机、打谷脱粒机,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和减轻劳动负担;十一是人的精神面貌大大改变,兴起人人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商品观念增强;十二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率为100%。说起脚尧村的变化,人们都夸该村党支部书记吴秀忠这个“治穷致富的领头雁。”
脚尧村位于雷公山半山腰上,海拔1358米,是雷山县居住海拔最高的一个村寨,也是雷公山上方圆10公里没有人烟的一个深山孤寨,居住着彝、苗、汉三个民族五个姓,全村现有33户140人。过去全村只有耕地面积113亩(其中田89亩,土24亩),全是阴冷烂锈田。这里自然环境恶劣,常年云雾缭绕,细雨连绵,年均气温12℃,一年360天有200多天需要烤火,农田均分布在海拔1300 1508米之间。由于地处高寒,每当水稻扬花时节,总遭到秋风冷害,十年九歉收,有“三月还下雪,九月雪又飞,春时种一坡,秋时收一箩”之说,仅1971年,国家就供应给该村大米1.2万公斤,是个吃粮靠返销,用钱靠贷款,穿衣靠救济的“三靠’’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富民政策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治穷致富的大门,作为共产党员、小队会计的吴秀忠,组织召开了群众会议,冲破了“左”的思想,端掉“大锅饭”,一方面将田土承包到农户生产经营,另一方面仍统一规划,统一技术,分户管理。并选定了科技兴农,综合开发致富的路子,提出了以发展养牛为起点,以粮食为基础,扩大耕地面积,近抓魔芋折耳根,中抓茶果药,远抓用材林为发展方向。
首先,解决温饱问题。一是开展人口与耕地大讨论,使群众明白只有开荒造田增加耕地面积,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道理。于是,该村在吴秀忠的带动下,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大搞坡改梯造田热潮,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荒山变成了良田,全村共开成新田40亩,土36亩,户均2.19亩,二是推广良种良法。1981年,吴秀忠自费到县农业局参加“推广粳型水稻良种”培训,通过学习得知粳型水稻的耐寒性和适应性能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种植时,便买来10公斤“西农175”良种带回家并发动邻居一户与他一起试种各l亩。他按照施肥数量、播种栽插时间等科学管理,当年收获时亩产达460公斤,大大超过了高杆老品种亩产150公斤的产量。该品种是优质米,产量高,但难脱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3年,他动员各家各户购买了半自动的打谷脱粒机,全村共购买20台,每户l台,减轻三分之二的打谷时间。吴秀忠先后从贵州省农科院、毕节、云南等地引进29个水稻品种,他把一丘田划为几格试种,同样施肥,同时间栽插,收获产量对比,产量高的,及时向群众介绍推广。村民们眼见为实,积极推广。现已有“西农175”,“粳921”“7907―1”、“合靖六号”等粳稻品种在脚尧村落户。由于该村引进耐寒高产品种和增加耕地面积,全村粮食产量由1980年的22500公斤上升到现在的61660公斤,比1980年多收39160公斤,人均净增223公斤。
二是琢磨钱袋子问题。脚尧山高草茂,野草野菜多,根据这一优势,在科技人员考察论证后,1983年,吴秀忠从外地引进7头“黑白花牛”与本地牛杂交,改良品种,促进养牛业发展,同时积极发展鸡鸭猪羊等禽畜业,充分利用稻田养鱼。养殖业已成为脚尧农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户均养牛4.8头,猪4.2头,羊2只,仅畜牧业一项,年收入3.5万元,人均255元。由于猪牛羊大发展,全村已形成了猪牛羊多――肥料越多――粮食越多――多种经营逐步发展的良性循环。
吴秀忠积极带领群众向荒山进军,大办“小茶园、小果园、小药园、小林场、小草场”五小绿色工程,大力发展魔芋、折耳根生产。据统计,开辟小茶园户均4.5亩,小药园户均11亩,小果园户均38亩,小林场户均75亩,小草场户均57亩。
近年来,吴秀忠瞄准市场需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动群众把稻田改种折耳根40亩,年产量80吨,产值7万元,魔芋100亩,年产量50吨,产值7万元,加上茶叶、水果、畜牧业等年收入34.5万元,共计48.5万元,人均收人3464兀。
三是十多年来,脚尧村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改善住房条件。过去脚尧村农民住房都是三柱的茅草房,上顶割草盖,周边用竹子围装,十分简陋。改革开放后,村民们大力发展经济,经济收入成倍增长,手上有了钱,在吴秀忠的组织带动下,村民们齐心协力,修建了烧瓦窑,自学自打, 小青瓦,同时各家各户从方祥、小龙等地买来木材建起了宽敞的新木房,使该村草房变成了瓦房,连猪牛圈、厕所和山上的粪棚都盖上了小青瓦,村容寨貌大大改观,人均住房占地面积30多平方米。近两年来,脚尧村有4户搬进县城住,吴秀祥等3户搬到黄里、乌尧等村办起茶叶加工厂,方便茶农。他们搬出村外主要是为脚尧的产品设窗口找销路。积极发动群众自筹资金办企业。过去这里由于交通闭塞,想买一斤煤油照明,到10公里远的黄里供销社去买,十分不便,因而,只好烧柴当油灯;要想打电话、电报,必须要到10多公里外的黄里或25公里的县邮电局去打,往返一至两天时间,既花钱又费时;茶农采摘的茶青,第二天抬到黄里或县城去交售,茶青已由青变黄,价格大打折扣;村民们生活提高了,要想买电视看,但没有电。为解决这一难题,吴秀忠组织召开群众会议,发动村民筹集资金4.4万元,建成12千瓦和5千瓦的两座小型水力发电站,使该村家家点上了“夜明珠”,结束了靠烧柴照明的历史。有了电,村民又集资8万元,办起了茶叶加工厂,安装了3台制茶机,从而把每户采摘的茶青统一加工,组织外销,既方便了茶农,又保证了质量,而且实现了产品的增值。有了电,家家户户购买了电视机,收录机,1998年集资1万元,又完成安装架线到各家各户开通了闭路电视,现该村的接收站已能够接收转播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等8个频道的电视节目,为村民取得农业科技信息提供了方便,也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同时原村委主任吴秀祥家装上了电话,脚尧人随时可与外面客商联系信息业务。为了保证该村今后办企业加工用电,吴秀忠积极发动村民每户自筹800多元,于2000年5月接通了雷山至西江的国家电网,实现一户一表。
四是经济要腾飞,教育要先行。1995年前,这里没有校舍,只借用一间容纳七、八名儿童的民房上课,因而,失学儿童逐年增多,实在令人担忧。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老一辈背负着贫穷、愚昧的沉重包袱,脚尧人再也无法忍受因缺乏文化知识带来的贫穷与愚昧,再也不忍心让活泼可爱的儿童重背“睁眼瞎”的包袱。吴秀忠积极发动群众自筹资金3万元,投工投劳,一栋占地360平方米的二层教学楼于1996年在脚尧村建成。如今的脚尧,有朗朗的读书声响彻山谷,初等教育普及率达100%。
五是要想富,先修路,经济要发展,修路要先行。国家电网的入网工程已被县里批准立项并接通了电。然而,修公路,全村76个劳动力,公路的勘探为11.5公里。就省里给予的公路扶持款40万元,几年内修通,谈何容易?1997年冬的一个夜晚,吴秀忠召集大家开会,出谋划策。全村的骨干到了,党员到了,妇女代表也到了,大家一笔帐一笔帐的细算,要修通脚尧的公路,得需要资金250万元。而全村仅有70多个劳力,就拿这些劳力全部投入到修公路中去,家里什么农活都不做,最少也20年。20年,脚尧等得起吗?
然而,摆在大家面前的,都是一些不可否认的事实:1995年、1996年开发的1037亩优质果品基地,到2000年进入盛果期,以后的数十年内,在正常年景,每年可收获梨果产量200万公斤以上,产值达400万元左右,对已种的136亩高产茶园,1998年以后全部进入盛产期,年产量达5吨以上,产值40万元左右;魔芋产量10多万公斤,产值在10万元以上,其他尚有几十万元的收入。面对这一系列的数字,所有的人都沉默了,在这关键的时刻,又是村支书吴秀忠想出了办法:“靠人力是行不通了,要靠机器,买推土机来干!”他的果敢来自精细的测算而不是凭空蛮干,吴秀忠又多次带领村干到实地考察推土机上山的路线,他不做违反科学的事情,他敢做别人不敢做、不敢想的事,说干就干,他拿出了省委奖励的15万元带着驾驶员宋文明直接去河南郑州购买推土机,这一去一来,他瘦得脱了形,不到半个且瘦了7.5公斤。
1998年3月24日,一辆“突突”叫着不停的推土机从黄里村河中往一条25度以上的山路爬到1公里远的山.坡公路上。次日,轰轰的开山炮炸响了,“突突”的推土机隆隆的叫着不停地工作。全长11.5公里的公路到2000年3月已开出7.5公里的路坯。还有4公里,由于过大龙村境内的部分田土落实不下,于2000年4月工程-停工了。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开展“-”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中,省、州、县领导到脚尧村调研,并派县、镇有关领导到大龙村做了大量思想工作,终于得到了解决,2003年4月8日,轰轰的开山炮又炸响了,‘‘突突”的推土机叫着不停地施工,到2003年10月通车进寨。
在吴秀忠的积极带领下,脚尧村艰苦创业,把苦熬变为苦干,奋力挖穷根,使该村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1996年3月,脚尧村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小康村”。1997年,被中共贵州省委命名为“红旗文明村”。吴秀忠也因此成为新闻人物,1983年以来,先后被国务院、省、州、县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扶贫开发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和“农民技师,,职称。1995年5月1日,吴秀忠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受到-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标签: 中国 | 贵州 黔东南州 | 雷山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