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名人

耿介 [公元1920年-1950年]

时间:2020-08-23 曲靖浏览量:411

耿介,原名耿志诚,宣威榕城十字街人,1920年11月出生于四川泸州。舅父耿敬先早三年参家滇军,官至旅长,因受排挤而退役回家赋闲,家境日趋衰落。
耿介幼年时,在四川泸州上小学。1935年在昆明虹山中学上初中,毕业后升入昆华工校读高中,后转入云南大学附属中学。耿自幼聪颖,又长期随父身处军营,对国民党军上层人物中互相排斥、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的现象略有所闻,对其父在官场中身处劣境亦有所感。中学时期,又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学校的抗日民主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促使他愤世嫉俗,鄙视权贵,向往自由与光明。在虹山中学上初中时,即萌发民主思想。在整个中学时期,常与进步学生一起满腔热情地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日宣传活动,成为抗日宣传活动中的活跃分子。他吹奏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革命歌曲,曾响彻校内外及路南县城乡,激发了不少青年的爱国热情。他反对读死书,鼓动青年投身火热的革命校党组织举办的《洪波》、《舵工》、《前进》等进步刊物,并亲自参加工作。
1940年夏,耿介高中毕业考入云南大学经济系后,常为云大进步文艺墙报《芦笛》撰稿,成为《芦笛》的积极支持者。他性格倔强,活波爱动,尤喜诗作。他的诗含蓄幽默,能辛辣地击中时弊,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宣传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驳。他的诗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一个樵儿,一个牧女,这距离该多么接近,有草的地方就傍着树林。羊儿的声音咩咩,伐木的声音叮叮,而她还有一枝牧笛呢?它能打动青年的心。”他积极从事壁报宣传工作,把全部爱与恨都倾注在为壁报撰写的稿件中。1940年4月,他在给同学张家驹(“哄波”壁报,后来他的入党介绍人)的信中写:“壁报的工作吸引了我们,在工作中我认识了你,虽然在我们中间还有许多不和谐的矛盾,但我们都有着温馨的热情,都还保持一颗-裸的心。我们一致对那些被教育蛀空了的驱壳的僵尸发出过讥笑,我们也有一致对那些往没有灵魂的知识堆里钻的学者撩起过战旗,我们有爱和恨。……旁人批评我们,说我们缺乏充实的理论,说我们太放纵了感情。我们知道,但我们宁可让自由狎亵着恒心。世界应是个文明的世界,而他们却是野人的驱壳装着幼稚的灵魂。”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对当时的社会积弊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他口齿清楚,有较强的演讲能能力。当他高声朗诵《严寒通红的鼻子》、《在俄罗斯谁能快乐和自由》等文学名著时,热情满怀,那抑扬顿挫的声音,那喜怒哀乐的表情,那解剖社会表现人民渴望解放的真挚情感,叫人难以忘怀。
他在不断阅读各种进步书刊和参与学校的各种进步活动中,逐步认清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思想上产生了新的飞跃。由一个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1941年2月18日他在云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正处在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掀起第二次-高潮的形势下,党中央指示在国统区实行“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他执行了党的指示,但因他活泼爱动的性格和高昂的革命热情,故又不甘沉静,毅然在云大组织进步青年高唱《我们都是熔铁匠》,排演《自由万岁》等新剧,并利用其父在滇军中的关系,到龙云的近卫四团去做士兵的工作,教唱抗日歌曲,激发近卫团官兵的抗日热情。他深夜将地下党铅印的十八集团军朱德总司令、新四军叶挺军长为驳斥国民党对皖南事变所制造的谬论致何应钦、顾祝同等人的函电张贴在云大会泽院,使广大群众及时了解了皖南事变的-。1943年春,他遵照省工委指示,到宣威中学任教务主任,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团结进步师生,传阅毛泽东著作和《新华日报》、《群众》等革命书刊。1944年3月,他与宁直等支持宣中进步学生张福崇、孙阳艾等组织“燎原社”,以团结教育进步同学,开展抗日宣传。1944年夏,他又遵照省工委“学好功课,避免暴露”的指示,回云大复学,194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云大经济系。
耿介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凡是组织的安排,他总是愉快地接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大学毕业,他曾考取留美公费生,但为了党的工作,毅然接受省工委的安排,放弃留美深造的机会,并丝毫不考虑当时大学经济系毕业生面临的多种个人选择,再次回到宣威。先后在宣威中学、省立宣威乡村师范任教务主任,为省工委在宣威建立反蒋武装斗争基地作准备。他到宣中后,针对当时的斗争实际,为避免引起敌人注意,对原有进步组织作了相应调整,与党员宁直、朱君和、杨希明等一起在宣中组织成立“学生自治会”以代替“燎原社”在学生中的政治影响和引导作用。1945年10月建立宣威中学党小组,耿介任组长。遵照省工委“城市和农袈村工作都要以武装斗争和-工作为中心,城市党的工作要为农村武装斗争培养输送干部,供给情报”的指示,宣中党小组在学校利用各种群众组织,团结教育进步师生,发现和培养干部。1945年12月,耿介与其他同志一起成功地领导了宣师、宣中等校学生联合-声授昆明“一二·一”运动和反对宣师校长包维新镇压-的活动。1946年,宣师校长崔华林为压制学生的-,以学生“懒散、不好好学习”为借口,要开除进步学生骨干李荫祥(后任宣师学生会主席),耿介在校务会上极力为学生辩护,使崔无计可施,为革命保存了骨干力量。1946年4月,省工委批准成立中共宣威特别支部,耿介任特支副书记分管-工作。这期间,他还遵照组织安排,同时兼任国民党宣威县政府建设科长。他利用家庭亲友在社会上的地位及本人的公开职业,不断接宣威城中的上层人物,了解掌握情况,做他们的教育争取工作,特别是争取邱秉常(原国民党93军副军长,时已弃职闲居故里)的工作。由于耿介等的积极努力,解放战争时期,宣威地下党的统量战工作成效显著,为宣威成为整个滇东北地区巩固的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中后期,宣威党组织在宝山一带开展了建立抗日武装斗争基地的准备工作。抗战一结束,省工委先后从各地抽调大批干部到一地区,准备建立反蒋武装斗争基地,在我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多年来这—带群众的-斗争连续不断,国民党政府多次派兵进剿,都因交通不便,多以失败而还。1946年,国民党宣威县政府计划修一条从县城通往宝山的公路,以便对革命武装进行镇压。耿介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修通这条公路,对省工委在这一地区建立武装斗争基地不利,即以建设科长的身份,提出了不修公路,把资金用于根治县城东大河水患的意见。赢得了县城各界人士的赞同和支持,迫使县政府改变了修宝山公路的计划。耿介亲自参加领导了治理东大河工程。
耿介知识渊博,在宣中、宣师任教期间,什么课都能上,他的课表总是排得满满的。他精力充沛,从不马虎,凡他上的课,总是得到同学们的称赞。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作风民主,尊重学生。在宣中任教时,因兼任建设科长,为修县城东大河,曾误了二节英文课,他一到学校即向同学们道歉说:“我因其它事误了课,对不起同学们,以后一定选时间补上。”1947年秋,根据省工委指示,耿介到昆明峨岷中学任教,曾先后任教务主任和校教务主任。为扩大工作面,他还到南英中学兼课。这期间,他还遵照省工至委的指示,到国民党云南省政府新闻处工作,以掌握敌内部情况。并遵照组织安排,以家庭教师的名义,对国民60军21师师长陇跃的女儿陇若兰进行革命教育,通过她做争取陇跃的工作。
1948年3月初新学期开始,峨岷中学董事会长周润苍把他兼任的峨岷中学校长一职让给国民党昆明警备司令部外事处长茹莱担任,以达国民党控制学校的目的。学期开始后,茹莱身着军服,乘坐美式吉普车到校,声称他要一间单独办公的办公室,要上高年级的英文课,还要找教师个别谈话,摆出一副控制学校的架式。学校地下党组织及时进行了研究,决定团结进步教师进行回击。组织决定:由耿介出面与之周旋,其他同志则做好应付突然事变的准备。耿介按茹的要求给他布置了一间办公室;但对茹要求任课之事,则以教师聘书已下,不能辞退回绝了他的要求。茹到校还不到一个星期,就是国际“三·八”妇女节,为保护党在学校的阵地,党组织决定:由女生党员吴慧蓉等组织女生,借此给茹一个下马威,挫败他控制学校的阴谋。
3月8日清晨,吴慧蓉与部份女生突然向茹提出要求,要学校给女生放假半天开展纪念活动。茹借口不是国家规定的节日,不准假。女生们据理申辩说:“‘三·八’节是妇女应享有的权利,妇女有权作自己的活动”。随后纷纷挟着书包走了,茹自知有失脸面,深感学生难以对付,遂找耿介,要耿出面制止女生。耿介对他说:“‘三·八’虽不是国家规定的节日,但年年都有惯例,女学生都有半天的假做集体活动。”茹无话可说,威风扫地,自此不常来学校,也未在学校-上讲过活,间或来校也只是摆摆架子而己。
1948年昆明“七·一五”事件中,峨岷中学学生多人被国民党逮捕关进夏令营。为营救学生,党组织决定由耿介出面。耿向茹莱说理,申言学生是无辜的,要他出面将学生保出。由于耿介能言善变,有理有节,茹只好应允,并在耿介陪同下,乘车到南菁夏令营,按班次点名释放在押学生。除学生会主席吴云学入夏令营时改了姓名,引起茹怀疑未获释放外,其余学生均获释放。
耿介多才多艺,爱好广泛。从学生时代起就酷爱文艺和体育,校内外的篮球场上总少不了他,学生文艺舞台上经常见到他,活跃的口琴队中他是领头的吹奏员。他特别善于打乒乓球和下象棋,在峨岷中学时几乎找不到对手。在宣中任教时,曾在宣威“文友杯”大赛中获跳高第一名。他说话幽默,见人总爱开个玩笑,让人心情舒畅,各方面的人都愿和他交往。这对他长期从事党的-工作,教育团结争取各方面的人士以极好的条件,他热情而又含蓄,活泼严而又端庄。活泼时胜似孩童,在学校或到熟人家,有时门开着,他却跳窗而入,给人以惊喜之感,但办起事来则一丝不苟。宣威水月小学被党选定为联络站,校长人选颇为重要,他精心做工作选定了比较适合的校长,并与之一起研究,对原有教职员争取谁,孤立谁,打击谁和以什么方式委派进步教师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工作等都作了周密安排。使接受任务的同志心情舒畅,目的明确,为该联络站后来发挥重要作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9年初,根据宣威武装斗争形势的需要,省工委再次派耿介回宣威,要他重点做宣威城中上层人物的-工作,为在宣威建立根据地,迎接滇东北地区主力部队北上,开展大规模武装斗争作准备。经过党组织做工作,邱秉常接受共产党领导,在共产党的同意和支持下,于1949年元月19日接受卢汉委任,出任国民党宣威县长,建立起表面挂国民党招牌,实则为共产党领导的两面政权。耿介被派任县政府秘书,承担党对两面政权的实际领导工作。两面政权建立后,耿介积极建议邱秉常将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知识分子安排在县政府机关工作,以加强我党对两面政权的领导;建议和协助邱整顿宣威城中社会秩序;开监释放无辜被囚群众,遣散原监狱看守人员;逮捕关押原镇压人民革命的刽子手、帮会头目、地痞流氓等;积极为我部队和农村人民政权提供物资和经费;提供国民党方面的情报。1949年,活跃在滇东北地区的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永火昆支队(后为六支队)的军需物资和经费大部为宣威两面政权提供。宣威的两面政权对整个滇东北地区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而这一切无不凝结着耿介的才华和他对党对人民革命事业的无限忠心。1949年3月,永火昆支队发布命令成立宣威县解放委员会,耿介为委员。4月中旬,成立中共宣威县工委和县临时人民政府,耿介任县工委副书记,继续分管-工作。是月,永火昆支队和宣威党组织抽调干部、党员、进步青年学生40余人由耿介统一领导,对县政府5个常备中队及警察局武装进行全面教育整顿。在这些武装中建立了党的组织,耿介兼任总支书记。他身体力行,亲自布置、亲自检查、亲自授课,班以上领导他几乎都谈过话。为改造好这些武装,他很少在县政府就餐,而到班排和战士们吃在一起,深入了解掌握战士的思想动态。由于耿介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教育改造工作十分成功。这支队伍于同年8月编为宣威护乡团,11月改编为六支队三十一团,成为支队的骨干团。
1949年4月,耿介兼任城镇区党总支书记。5月,以化名钟华兼任新二区党总支书记和行政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年12月宣威县工委书记杨泓光离宣接任新的工作,由耿介接任宣威县工委记。1950年3月,成立中共宣威县委,他任县委副书记。同年51日,他率工作队到倘塘检查粮食征收工作。7日夜,叛乱匪徒80余人包围了区政府。在敌我力量县殊的情况下,他沉着冷静,率队顽强抵抗、叛匪依仗数量上的优势,四面围攻,投火烧房,他一面通过电话向县委报告,一面组织队员边灭火边战斗,击退敌多次进攻。战斗中,他头部受伤,直到战斗结束,才用手帕往头上一扎,微笑着对围拢来的队员说:“不要紧,不碍事”。次日清晨,他未等护送的民兵到达,就带几名队员回县城。在路上,他一直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强忍伤痛,高唱革命歌曲,鼓励同志们前进。途中遇到县里派去的武工队20余人。他没有要他们留在自己身边保护自己,而对带队的同志说:“我这点伤不要紧,不需要你们护送,你们继续到倘塘去协助区委把粮食坚决征收起来。”不料当他们行至离城十多公里的大湾哨时,突遭叛匪前后夹击,同行牺牲4人,伤3人,耿介身中数弹,英勇牺牲。年仅30岁。
耿介的牺牲,使党失去了一位德才兼备的好干部,是党组织和宣威各族人民的重大损失。宣威县委在县城为他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1950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在省委党校全体学员大会上号召大家悼念耿介,向耿介同志学习。耿介烈士的名字将永远留在宣威各族人民心中。
中共宣威县委史志委员会(根据侯方岳、杨泓光、文庄、张福崇、朱君和、沈广,杨墉等回忆材料,孟德刚、罗登尤、邱学明整理)
来源:曲靖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标签: 中国 |  云南 曲靖 | 宣威市 |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