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HenryAlfredKissinger,1923年(癸亥年)5月27日),原名海因茨·阿尔弗雷德·基辛格(HeinzAlfredKissinger),德国犹太人后裔,毕业于哈佛大学,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
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国菲尔特,由于纳粹党的破孩 ,1938年移居美国,1943年入美国籍。与越南人黎德寿一同为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原美国- 顾问(美国总统- 事务助理),后担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并在水门事件之后继续在福特政府中担任此职。作为一位现实政治的支持者,1969年到1977年之间,基辛格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并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生平简介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曾任美国尼克松政府- 事务助理、国务卿、福特政府国务卿。
1943-1946年在美国陆军服役。
195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52年获文学硕士、195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51-1969年任哈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班执行主任、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1969-1973年任尼克松政府- 事务助理,并兼任- 委员会主任到1975年。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为中美建立外交奠定了良好基础。
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73-1977年任国务卿,获得了一个外来移民所能得到的最高政治职务。此后在乔治敦大学任客座教授,兼任全国广播公司顾问、大通曼哈顿银行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阿斯彭学会高级研究员等职。
1977年1月,福特总统授予基辛格总统自由勋章,并称赞他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
1982年开办基辛格“国际咨询”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1983年任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分析员。1983-1984年任美国中美洲问题两党全国委员会主席。
1986年9月任美印委员会主席。
1987年3月任美国—中国协会两主席之一。
2002年11月27日,基辛格被美国总统小布什任命为调查“9·11”事件的一个独- 员会的主席,12月14日,基辛格辞去该委员会主席职务。
2002年3月5日,基辛格在华盛顿国家记者俱乐部演讲,介绍中美建交以来的历程,并展望中美关系未来。
著有《- 与对外政策》(1957年)、《复兴的世界》(1957年)、《选择的必要:美国外交政策展望》(1961年)、《麻烦的伙伴关系:大西洋联盟的重新估价》(1965年)、《白宫岁月》(1979年)、《纪录在案》(1981年)、《- 年代》(1982年)、《大外交》(1994年)、《论中国》(2011年)、《世界秩序》(2015年)等。
标签: 美国 | 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