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是苏联元帅、司令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带领红军纵横“东战场”,解放了许多东欧国家使之脱离轴心国占领,并攻占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虏获希特勒的尸体;战后他又担任苏联华沙公约组织司令员,并于任内派出数个红军步兵师镇压1956年的匈牙利十月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当德军在1941年6月进攻苏联时,科涅夫率领红军第19军驻防在维捷布斯克地区,在红军败退时他还进行连串的防卫抵抗德军作战,第一仗是在斯摩棱斯克接战紧接着是“莫斯科保卫战”;他自1941年10月起负责“加里宁防线”布署防务作战到1942年8月,在首都莫斯科周边反击德军作战自1941年冬到42年冬,他都是扮演苏联红军抗战关键将领;由于成功抵御击退德军进攻,他因此升官为上将。
科涅夫上将还领军其他作战:他负责苏联西线方面防务作战直到1943年2月,接着改调派至苏联西北线方面防务到同年7月,接着7月再改派至乌克兰方面(稍晚改名为第1乌克兰方面防线)负责防务作战到驱逐德军退出乌克兰直至1945年5月德国投降为止;在乌克兰防区任内晚期他参与库尔斯克战役及红军在苏联南方抗击德军,终于转守为攻,将德军元帅曼施坦因大军予以包围消灭或驱逐。
在库尔斯克战役胜利后,科涅夫自德军占领区收复许多大城市,包括:贝尔格莱德、敖德萨、哈尔科夫与基辅,甚至率领红军攻至罗马尼亚国界;因为在乌克兰战区他战功彪炳又在1944年2月晋升为苏联元帅。
集斯大林宠爱一身,科涅夫在战争表现上对付德军是出了名的残暴,即便比起红军一般残暴标准他仍是最残暴;也因此让他名望跌至谷底,恶名昭彰。
1944年科涅夫军团自乌克兰与白俄罗斯出发攻至波兰,不久又攻抵捷克;7月他领军横越波兰中部维斯杜拉河,并荣获苏联人民英雄勋章表扬;同一年他的集团军群驻守红军第4乌克兰前线,向斯洛伐尼亚进军,并鼓励当地共产党游击队推翻纳粹统治。
1945年1月他与朱可夫元帅共率红军发动冬天大攻击“西波兰”(又名:“维斯杜拉河-奥得河”突破作战),把大批德军从维斯杜拉河赶到奥得河边,在“南波兰”他的军团占领克拉科夫;4月他的军团,与他军中竞争者朱可夫元帅所率领红军第1白俄罗斯战线集团军群,都横渡奥得河一起攻向德国首都柏林;科涅夫军团先攻占柏林,但是斯大林给朱可夫军团优先占领“德国国会大楼”机会并在此升起苏联国旗。科涅夫军团奉令至德国西南部作战,在那托尔高他代表红军第一次与美军会师,也解放收复布拉格;不久,德军正式投降。
战后生涯
战后科涅夫被派任为苏联占领军驻东德司令员与盟军派驻奥地利司令; 1946年他改派为“苏联陆军总司令”与苏联“第一代理-长”接替原部长朱可夫任职至1950年;之后他接掌苏联“喀尔巴阡山脉战区”司令官,这项异动被人们视为斯大林在降调职位贬抑科涅夫,但是这是斯大林一系列针对战时广受苏联人民称赞的将军予以贬降,不是只单贬降科涅夫,所以科涅夫并无激烈不满反应。
斯大林逝世以后,科涅夫再次活跃起来,并成为苏共新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关键政治盟友。赫鲁晓夫于1953年委托科涅夫负责审判斯大林时代的内务部长贝利亚并最终判处其死刑;没多久他又回锅再次担任“苏联陆军总司令”与苏联“第一代理-长”职位到1956年,升任为第一任“华沙公约组织三军统帅”,接着因统帅职责所在,他派兵镇压了匈牙利发生的匈牙利十月事件。
他担任华沙公约三军统帅到1960年卸任并立即从第一线活跃舞台退休,在1961年至1962年他又回来担任苏联驻民主德国武装部队司令,接着在盛大欢迎典礼里,接受担任考核将领的“苏联-”新职务。
直到1973年他去世,科涅夫一直是苏联红军里最受人钦佩的众多军事偶像之一;他结婚过两次,女儿Nataliya是“俄罗斯陆军大学”文学与语言学学院院长。
1969年苏联-为科涅夫出版一本285页的战争回忆录,俄语名为“45”并且同一年还出版英语版,由莫斯科“前进出版社”发行;在回忆录中提到他攻打柏林、布拉格,与朱可夫元帅、斯大林的交往,在战场上认识美军上将布莱德雷与雅沙·海飞兹。
身为苏联元帅,科涅夫两次荣获苏联英雄勋章。他最后葬在众多苏联最伟大的英雄人物们长眠归宿的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至今仍可探视的到。
1992年他在波兰克拉科夫的雕像被移除,被移交给乌克兰 。
标签: 俄罗斯 | 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