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名人

杨星春 [公元1935年-1967年]

时间:2020-08-24 浏览量:335

杨星春,1935年2月生于重庆市綦江县永新镇垭口村。由于家境贫困,杨星春仅在本保国民学校读了五年小学即失学,随母亲吴克书、大哥杨星荣、二哥杨星成过日子。他从小勤俭朴实,帮助家庭割草喂牛,做些杂活。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中国人民立即投入抗美援朝的运动。杨星春积极参加抗美援朝的宣传活动。1955年1月,杨星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入伍后不久,就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即参加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等职。
1967年2月,杨星春带领车队来到然乌沟。这里连日大雪,高山上的积雪被狂风刮得崩落在公路上,堆成了一道近百米长、四五米高的雪墙。修路工人说:“要两三天才能通车。”杨星春带领大家和风雪展开了一场激战。此时,一阵狂风,把山顶上的积雪吹得崩落下来,杨星春只顾招呼战士躲避,自己却被大雪压倒在地。战士们又齐力把他从雪堆里掏出来。大家奋战到天黑,终于挖出了一条雪胡同。在鹅毛大雪中,杨星春又指挥着车队继续向前进。
8月,解放军汽车十七团三营十一连和十二连奉命运送战备物资到西藏。8月26日,十一连连长杨星春带领车队赶到川藏公路著名险区拉月。这里两三里的地段上,由于帕龙山地质变化,山顶的落石常以每秒二三十米的速度,倾泻到公路上,严重影响车辆通行,此时公路又被山上滚下来的乱石和泥浆堵塞。杨星春召开支委会,决定立即组织大家清除积石,强行通过,晚上要赶到前方兵站。于是一场和塌方的搏斗开始了,全连同志冲入险区,冒着不断飞下来的巨石,工具不够,用手搬,用肩扛。经过五个多小时的奋战,一堆堆积石搬掉了,路面一米、十米、百米……不断向前延伸。但由于塌方越来越严重,巨石飞速地从山上泻下来,刚修通的路面又重新被堵塞,修路已无法进行,车队的安全也受到威胁。在这紧要关头,杨星春在现场又一次召开支委会,果断地提出车队向后撤到一公里半的安全地带。有的人主张撤到离险区15公里的兵站,他立即指出:退是为了进,撤到兵站,生活条件虽然好了些,但是不利于观察险情,不利于随时伺机通过,完成我们的运输任务。为了战士们的安全,他给大家下“命令”,不准去险区!而自己为摸清塌方的规律,寻找车队通过的时机,却每天要和干部们深入险区三四次。滚滚巨石,飞过他们的头顶,落到东久河里,溅起一两丈高的水柱,他们毫不在意,仍然聚精会神地仔细地观察地质变化情况。他让副连长看着表,自己计算着飞石的数量和每次塌方的时间和间隔,并详细地记录下来。塌方严重的时候,有的同志劝他说:“连长,那么危险,你不要去!”他回答说:“不掌握塌方的规律,车队怎么能过去呢?”
就在十一连紧张地探察险区的时候,营副教导员李显文带领的十二连车队,在完成任务后,返回时被阻在险区西端。29日,塌方更严重了,险情不断发展,险区不断扩大。在这危险的时刻,杨星春得知李显文副教导员已去险区,就决定和副指导员程德凤、排长曲月伦等九人一起从东端进入险区勘察道路,共同研究通过的办法。正当杨星春等十同志分别在险区小山坡上顽强地前进时,川藏公路史无前例的特大山崩发生了,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帕龙山从700多米的高处,铺天盖地地垮塌下来,房屋般大的巨石,卷着高大的古树一齐向河对岸的大山猛扑过去,吞没了公路,截断了河流。杨星春和其他九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牺牲后,所在的部队政治部批准这十位同志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一等功。-于1968年11月14日授予他们“川藏运输线上十英雄”的光荣称号。

标签: 中国 |  重庆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