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恭(约1451-1541),字肃之。定海马岙平石岭人。自幼好学,长益淬厉。文辞精湛,却不合时事,故七试不第。
后以岁贡授江西新昌县训导。时,宁藩王朱宸濠驻南昌,得知陶恭资深,命陶为宁藩王府教授。王府人以习武者居多,对陶恭却礼敬殊渥。陶恭不习惯王府生活环境,几次请辞不成,留九年。弘治十八年(1505),以“吾已见老”为由,作《归田赋》辞归。
陶恭回家后,自号翁山樵隐怡情林壑者,题其堂“光斋”。离家多年,对家乡地理塞险、山川优美、天材之利格外亲切。作《形胜赋》道:“中华胜地,东海名州,人杰地灵,川明山秀。汉曰句章,唐曰翁县,宋至熙宁,赐名昌国,元至我朝,名不盾矛。世有递迁,陵谷如旧。四百周迥,五山其偶。地不改辟,民不改稠。化行俗美,风气善柔。虎狼不产,经暮夜而无恐;兵燹不至,处乱世而无忧……民有珥笔之风,士无狡诈之谋。”当时,昌国县被废已百余年,舟山人并不气馁,在艰难困苦中发奋图强,斗天斗地斗海盗,收五谷之饶,获鱼盐之利,创造光辉业绩。他认为:“国必有史,邑必有志,志乃国史之本”。废治后历史不能失落。
正德元年(1506)始,他潜心编修《昌国县志》。化十年时间,“奔走千余日,访问数百人,醮完一斗墨,写成一箩书”。修成《昌国县志》五卷。成为舟山历史上最早由私人修成的一部志书,惜未印行。
六十多年后(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陶恭的孙子陶积(号梅岑,曾任广西全州别驾)辞官还乡,继承祖父遗愿,续修《昌国县志》,分建制、学制、与地、食货、文苑五卷。清雍正《浙江通志》记其目。据晚清徐时栋《四明文志校勘记》载:“明武宗正德初,陶教授恭搜访古籍,仅获写本。”以后舟山诸志均称陶氏祖孙修成之《昌国县志》已佚,其实,在明天启《舟山志》中,有关昌国县被废后的许多资料,多出于陶氏《昌国县志》稿本。
来源:定海史志网
标签: 中国 | 浙江 舟山 | 定海区 |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