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咢生(1900~1990)
秦咢生,幼名寿南,又名岳生,字古循,别号路亭,广东惠州人。少时家境清贫,10岁始上私塾。他一心想考取功名,十分用功练字。其后逐渐练就一手好书法,也熟悉古诗词和楹联,近邻亲友常请他写春联,以“神童”之名闻于乡里。
民国元年(1912),考入惠城昌明小学校,民国5年毕业后,由其伯父介绍到惠城全和押当铺做学徒。工余向骆瑞征习古文、诗词及书法,向梁燮亭学诗长达8年之久,诗书才艺日见长进。北伐期间,同里张友仁欣赏其才,介绍任驻粤军各路总指挥部财政处课员。后调任东江盐务局代理文牍员、北海航政局文牍员、东江护航总队书记(文书)等职。民国18年,任广东省建设厅统计股雇员、三等科员。翌年,任省教育厅统计股科员。
民国22年(1933),秦咢生入中山大学法学院,任院长黄元彬教授的助教。期间,他利用学校丰富的藏书条件,潜心钻研,读帖临碑;还编写了《广州市批发物价指数汇编》3册。
民国27年(1938)10月,广州被日军侵占。秦咢生携家眷避难于粤北曲江,任第四战区民众动员委员会少校科长,主办韶关动员书店,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民国29年,原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黄元彬出任广东省建设厅厅长,聘秦为该厅视察,充当厅长交际应酬的笔手。对于繁多的诗文应酬,秦咢生能以不同文体、书体应对。当时,教育部长朱家骅送一楷书中堂为蒋介石贺寿,即出自秦生之手。
抗战胜利后,秦咢生随省建设厅迁返广州,继续负责厅内文书工作,后被两广考铨处核定为一级视察员。民国38年(1949)广州解放前夕,广东省政府大裁员,秦咢生在被裁之列,一些人逃往台湾,但他却毅然留下,他的大儿子秦大我也参与“重庆号”军舰起义,全家人一起迎接解放。
1950年秋,任广东省农林厅科员。1952年,入南方大学学习后,调入省民政厅工作,参加了广东省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调查工作队。
1956年,秦咢生参加广东省政协主持的知识分子登记,被安排在省文史研究馆任研究员,不久晋升为馆员,从事文史、书法、篆刻研究工作。
“文革”结束后,秦咢生积极参与恢复省书法篆刻研究会活动的工作。1979年,他被推选为该会副会长。嗣后,他又联合兄弟省市的书法界知名人士联名倡议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1981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上,他被推选为理事,并参加组织和评审第一届全国书法联展工作。同年广东省书法家协会成立,他被推选为副主席。1985年,继商承祚之后,他当选为广东省书协主席,积极推动广东书法活动。
1986年,秦生以86岁高龄出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同时还兼任省文联委员及省内外的一些诗社与书法篆刻协会的顾问、名誉社长等职衔。香港中文大学、澳门东亚大学两校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1989年6月,以89岁高龄应新加坡中华书学协会邀请,举办书法展览,被誉为当地“艺坛的一件盛事”。
秦生从事艺术70多年,擅长各体书法,其行书既刚劲雄伟又流丽婉秀,论者认为“足以传世”。尤酷爱《■宝子碑》。曾说:“《■宝子碑》字之美,造型异于历代楷法,其风格韵味则厚拙中内藏大巧,朴实处实蕴华腴。我酷爱之。”并作《论■十绝》,对其艺术价值等给以客观的评介。他精于治印,有自钤印谱《秦咢生石头记》12册,以及作论印诗22首,对秦汉印玺极为推崇。认为治印要“既留传统,又能创新于方寸之地,气象万千。”他工诗词,融诗书印于一体,相得益彰,深受好评。
著作有《秦咢生行书册》、《秦咢生手书宋词》、《秦咢生自书诗册》、《秦咢生诗书篆刻选集》等。
标签: 中国 | 广东 惠州市 | 城区 | 惠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