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名人

彭泽民 [公元1877年-1956年]

时间:2020-08-24 肇庆市浏览量:336

彭泽民(1877~1956)
彭泽民,字锦泉,广东四会清塘人。出身贫寒,早年出国到马来亚吉隆坡谋生。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协助孙中山筹建中国同盟会吉隆坡分会,任中文记录。宣统三年(1911)初,孙中山、黄兴策划广州起义时,他积极动员华侨捐款,并组织一批华侨回国参加起义。民国4年(1915),他发起组织中华革命党雪兰莪总支部,孙中山委任其为总支部副部长。袁世凯复辟期间,他积极在华侨中筹集讨袁军饷,并组织华侨讨逆军,到广东东江参加讨伐袁世凯爪牙龙济光。民国8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彭参与筹建该党芙蓉总支部,被选为总支部副总理。从民国10年初到13年,他被吉隆坡《益群日报》聘请为总经理。
民国12年(1923),从南洋回到广东。民国15年1月,国民党“二大”在广州举行,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兼中央海外部部长。同年5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他和何香凝,柳亚子等国民党左派一起,坚决反对蒋介石提出的以打击共产党人为目的的“整理党务案”。北伐战争开始后,他积极领导华侨支持和配合北伐。同年底,随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赴武汉工作。翌年初,他积极参与了国民党中央发动的反对-的反蒋运动。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彭与毛泽东、林伯渠等40名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联名发表《讨蒋通电》。6月以后,汪精卫与蒋介石联合-的倾向日渐明显,彭泽民曾向汪苦心规劝。7月14日晚,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在武汉秘密召开“分共”会议,他与何香凝等在会上反对无效,遂于当夜火速将会议情况报知林伯渠和吴玉章等人,使他们能及时采取应变措施。
大革命失败后,他随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从汉口抵南昌,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被推选为革命委员会委员,同徐特立等主持党务委员会工作,后随起义军南下,失败后-香港。翌年,被国民党开除党籍,并被通缉。
在港期间,他挂牌行医为业,生活艰苦,但他仍然关心着革命事业,接济李立三、许■魂等共产党人,接待过叶剑英和叶挺,营救出被捕的彭湃之子彭仕禄,并将彭湃家属接到香港避难。民国19年(1930),参加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被选为中央干事会干事,并在香港建立南方干事会,任干事主任,开展反蒋活动。民国22年,赴福建参加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失败后又回到香港。民国24年11月,响应中共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与章伯钧等在香港召开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二次代表会议,决定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他当选为中央执委、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
抗战爆发后,他代表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向国民党中央提出抗日救国的八大政治主张。是年冬,由香港到汉口联合冯玉祥等提出一致抗日的主张,并致力于华侨抗日救国运动。民国27年(1938)5月,在香港创办《抗战华侨》杂志,向侨胞宣传抗日救国,并发动侨胞、港澳同胞捐款献物支援新四军。民国30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彭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人联名发表《关于皖南事变致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委书》,谴责国民党发动-内战。同年3月,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侵占香港,他两次被捕,关押数月,经营救后方才脱险。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致力于爱国-。曾任中国民主同盟南方总支部副主任委员和反内战大同盟常委。民国35年(1946)1月,发表《致侨领书》,发动华侨制止内战。翌年1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他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民国37年5月,代表农工民主党同各民主党派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响应中共筹开新政协的号召。12月,应邀赴北平,于翌年9月,参加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人民政府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等职。1956年10月18日,病逝于北京。

标签: 中国 |  广东 肇庆市 | 四会 |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