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名人

黄逸园 

时间:2020-08-24 韶关市浏览量:263

黄逸园本名黄家骧,出身贫寒,10岁时因父丧就无力再上学,13岁入原风度楼脚的陈氏志贤当学徒,专学雕刻。3年出师后,到青石街大哥黄家驹的“汲古轩”做工,开始当雕刻图章的手工业工人。辛亥革命爆发后(1911年),离开“汲古轩”,到宝元书局与刘石樵合股,专门经营手工印刷及图章雕刻业务。民国6年(1917年),商务印书馆曲江分馆,因经营不善,亏损累累。该店上级单位(即广州分馆)决定将书店出让,遂由黄逸园独资经营,自负盈亏,仍用原商务印书馆招牌,主要经营教科书。由于黄逸园经营有所获益,后来在宝元与商务两店之间,即风度路的闹市区建造了一幢宽敞的住宅。自家住1/5,有2/5租给几家住户,另2/5为厅堂。
民国21年(1932年)黄逸园又在西门大街(今复兴路)与刘石樵后人合资经营裕源板木店,主要从瑶山大批贩运木材下韶关另售。黄逸园在板木业同业公会中,被选举为主席(或叫会长)。同年,受公众推选,出任曲江县(即现在韶关市区)0会长,成为地方工商界的代表人物。当年他在市中心(即现在风度中路)先后经营宝元印务局与韶关商务印书馆,这对促进地方进步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战爆发前,黄逸园曲江商务印书馆就以出售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等出版的书刊为主,而将教科书降到次要地位,成为当时韶关市区唯一出售进步书刊的书店。还在小楼上建立一个小书库,名曰“群力书社”,将书店所有进步图书留下一本,专供熟悉的青年借阅。店铺地处风度中路,在市中心,吸引不少青年翻阅左翼书籍,交谈国是,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阵地。抗战爆发后,广州沦陷,商务印书馆广州分馆迁来韶关,要求黄改换招牌。逸园即将它改为“复兴书店”,专售文艺、哲学、社会科学书籍,成为韶关当时很有特色的书店。
由于勤奋与经营得法,宝元印刷部分,逐步发展,添置设备,扩大生产。楼下为刻字、裁切纸张和三台印刷机器的工场(包括印对开大报的机器);二楼为排字房;三楼为工人宿舍,成为当年韶关市区最具规模的印刷厂之一。曾承印过《北江日报》,而且抗日救亡团体的宣言、章程和传单以及半公开的《星火》文艺周刊(每期有一篇延安通信)与反映工农劳苦大众生活的四开版《活干》报,也是依靠宝元这块阵地夜里进行排印。1939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轰炸,宝元印刷部分迁去西河二段,改称“复兴书店印务部”。
黄逸园为人一身正气,富于爱国进步思想。早在抗日战争以前,有些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贩运日货,黄即极力反对这种奸商行为。支持儿子们暗地里以“锄奸团”“抗日先锋”等名义,写信警告一些出售日货的商店。民国21年(1932年)初,黄逸园还支持“儿童剧团”,演出抗日话剧,受到当地好评。民国27年(1938年)又单独出资成立专门宣传抗日的“武健剧社”,成绩显著,在曲江有一定的影响。他在风度中路的大屋,曾多次热情接待过过路的抗日部队,还接待一些共产党员隐蔽在屋里。
民国30年(1941年),日本侵略者对韶关市区进行疯狂轰炸。黄逸园的店铺及住宅大屋,都被炸光烧光,一下彻底破产。为维持一家数口的生活,就在风度中路被炸烧毁的自己大屋门前,摆了一个摊档,重新以刻图章为业。靠一把刻刀养活全家。
黄逸园晚年艰苦自守,度过了新中国成立前那些最黑暗的岁月,直至1949年农历9月24日病逝。享年69岁。

标签: 中国 |  广东 韶关市 | 浈江区 |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