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喆(1972—2001),1972年9月30日出生于广州。曾喆的祖父母、父母亲曾居住在荔湾区逢源北街25号。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然而在美国纽约遭遇2001年“9•11”-后,曾喆的名字和他舍身救人的事迹,传遍中国、美国和全世界,这一闪耀着光辉的名字,永存于世人心中。
曾喆的父亲曾柱华在东风印刷厂当美工,经朋友介绍与在从化神冈西湖小学任教的岑娇娴结婚,婚后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直到1979年,曾喆入读小学一年级时,母亲才调回荔湾区当小学老师。曾喆随母亲迁居荔湾后,在逢庆首约小学上学。
曾喆的父母坚持言传身教,培养孩子树立起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曾喆在小学时,就是老师的好帮手,常帮老师拿教具,在黑板上抄练习题。同学学习有困难,他总是热情帮助。他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梁业华,至今仍记得他为曾喆写的毕业评语,“心地无私,友情无价。”曾喆学习认真,每个学期考试成绩均列全班前三名,每个学期均被评为“三好”学生。1985年曾喆考入广州市一中,上初三时还是班里的学习委员。
1988年,曾喆的外婆与舅舅在美国帮他们一家办好移居美国手续。出国后,曾喆在中国城苏域柏继续完成高中学业,毕业成绩是该校400名毕业生中的第二名。随后他考入罗彻斯特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他担任义工,参加紧急救护培训并取得证书,成为罗彻斯特大学救生队成员。
1998年,他进入与世贸大厦两街之隔的纽约银行工作。他在求职履历表上写道,“救生员的培训,给了我在危机时刻处理问题的能力。”当时录用他的纽约银行上司恩迪在“9•11”后说:“正是这句话,打动了我,录用了他;也是这句话,让我们永远失去了他。”平时,他的公文包和汽车内总是装着急救药物,随时准备帮助有需要的人。他有一次上街,一位不相识的途人晕倒在地,他立即上前急救,直到警车把病人送往医院。曾喆十分热爱和思念祖国,1999年10月1日,他到北京参加50周年国庆观礼。
2001年9月11日,当-劫持的第一架飞机撞击世贸大厦时,他和上司佩吉•法瑞尔刚在世贸大厦办完事,已离开世贸中心。9时25分,他回到公司,9时40分他给母亲与女友打电话报平安,并告诉母亲,“我现在要赶过去救人。”当所有在危险区域内的人员都已撤出时,这位既不是-员,也不是 和医护人员的年轻人,带着急救药品和一颗救人脱离危难的华人热心,与-员、 和医务人员一起,冲进危险区救人。10点,世贸双塔相继倒塌。自此,曾喆再无消息。母亲拨打他的手机,再也没能打通。当天下午,在西雅图工作的曾喆的同学给曾喆妈妈打来电话,说从FOX电视台的报道中,看到曾喆上午于世贸双塔倒塌前在现场救人的场面。以后的几个月,曾喆妈妈找到儿子的最后消息就是FOX电视台10秒钟的现场报道画面,穿着白衬衫和卡其裤的曾喆,带着胶皮手套,正蹲在一位亚裔妇女身边施救,妇女的脸上有大块的血迹,地面上满是瓦砾与坠落物……
在世贸双塔倒塌的失踪人员遗体DNA验证过程中,于2002年5月18日找到曾喆的部分遗体,证实曾喆在“9•11”世贸双塔倒塌时去世。曾喆短短的一生,差19天才满29岁。2002年9月7日,曾喆葬礼在纽约-街五福殡仪馆举行,灵堂上挂的挽联是“壮丽人生诚短暂,浩气长存励后人”。前来悼念的人们在门口排起长队,纽约市长在仪式上,赞扬曾喆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
曾喆去世后,曾喆的母亲很坚强,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尽量地克制住哽咽,赞扬儿子说:“我非常难过,但是救人是他自己作出的决定,我也为他感到欣慰。”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张宏喜,在2001年10月12日给英雄的母亲岑娇娴发去慰问信,称赞曾喆是“全体华人的骄傲”。
2002年1月25日,纽约州州长柏德基致信岑娇娴:“你受过紧急医护训练的儿子,在最需要他的技术的时候冲到事件发生地,他最后被人看到是他正在救护纽约人……请接受感恩的纽约州对你儿子英勇行为的谢意。”
曾喆曾经就读的罗彻斯特大学,为纪念英雄曾喆,把该校救生队新买的一辆救护车命名为“曾喆号”。
2004年9月11日,纽约市政府把下城-街内“摆也街”的一段,正式命名为“曾喆街”。纽约银行也以他的名字为公司的一间会议室命名。
《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新民晚报》《晨报》,香港的《苹果日报》,美国的《纽约时报》《世界日报》《侨报》《明报》《星岛日报》等报刊,大量中外网站,都报道了曾喆的英雄事迹。
曾喆,在全球华人与世界各国人民心中永生。
标签: 中国 | 广东 广州市 | 荔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