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名人

甘子钊 [中国科学院院士]

时间:2020-08-24 茂名市浏览量:296

甘子钊(1938.4-)
广东省信宜县人。现代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4年信宜中学高中毕业,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9毕业,同年12月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师从黄昆院士。1963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主任,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固体物理专业博士导师,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实验室主任,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超导技术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国家超导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物理学科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物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材料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理快报》(Chinese Physics Letter)主编,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中国编委, Modern Physics Letter B 中国编委,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曾多次出国访问讲学,参加学术会议。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甘子钊主要从事固体物理和激光物理研究,力求把基础理论的研究与新的实验研究结合起来。20世纪60年代主要从事半导体物理的研究,对半导体中的电子隧道过程、杂质电子状态、磁共振现象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解决了锗中隧道过程的物理机理。70年代,主要从事激光物理的研究工作,在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和燃烧型气体动力学激光器的研制和气体激光器的频率特性等多方面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研究,为发展我国大能量气动激光器做出贡献。1978—1982年间,主要从事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曾在多原子分子红外多光子光致离解过程、光在半导体中的相干传播、半导体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窄禁带半导体的磁光现象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验研究。80年代中,在凝聚态物理的一些前沿,如分数量子霍尔效应、金属-绝缘体相变、磁性半导体量子阱中极化子、杂质共振态等方面做出一些贡献。1986年以来,主要从事高温超导电性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主持北大的高温超导和全国超导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并负责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实验室”的工作,对我国高温超导电性的研究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曾与黄昆、郑厚植、王启明等6位院士联名撰写公开信,建议国家组织各方力量参与占领世界纳米科技的制高点。建议不仅要重视近期易于出成果的技术领域,同时更要重视那些带有根本性、规律性科技课题的研究。
甘子钊先后在国际以及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主要论文有:《锗中隧道过程的理论》、《多原子分子在强的红外激光下的多光子离解》、A Theory of Coherent Propagation of Light in Semiconductors, Nuclear Spin Relaxation Near the 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 Theory of the Fractional Quantum Hall Effects, Physical Model for High Tc Superconductivity of the Oxygen Deficient Perovskite等。

标签: 中国 |  广东 茂名市 | 信宜市 |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