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英(1872—1964),字静仁,号俊人,晚年别号双溪老人,秋浦县兆吉山(今东至县官港镇许村)人。光绪十一年(1885)中秀才,后拔贡。
光绪二十三年(1897)就职于刑部,历任浙江司副主稿,直隶司、四川司主稿和刑部主事(六品)。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京师城外巡警厅佥事。光绪三十三(1907)年任奉天高等审判厅厅丞,次年任厅长。宣统二年(1910)被清政府派赴殴美考察司法制度,任副代表。次年回国任山西提法使、布政司使。民国元年至四年(1912—1914),任直隶都署秘书长、北京政府大理院院氏、-总长,奉天(今辽宁)民政长、福建巡按使。民国五年(1916)在段祺瑞内阁先后任内务总长、交通总长,后因受贿案去职。民国六年(1917)任中意合办华意银行总裁。民国七年(1918)任安福国会参议院议员。民国十年(1921)任安徽省省长。民国十一年(1922)任司法总长。民国十三年(1924)任善后会议筹备处长及秘书长,代表段祺瑞与孙中山商谈南北联合反对直系军阀。民国十四年(1925)12月至次年3月任段祺瑞执政府内阁总理,下野后去上海,组织苏浙皖联合会,反对孙传芳。民国十六年(1927)遭孙通缉,逃往香港。民国十九年(1930)任全国赈灾委员会委员长兼全国财政委员会主席。民国二十一年(1932)组织上海战区难民救济会,救济“一二·八”事变中受灾难民。民国二十五年(1936)任中国驻日本大使,抗日战爆发后,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初奉召回国,任内政部禁烟委员会委员、行政院政务委员及水利委员会委员。民国三十三年(1944)复任全国赈济委员会委员长,长驻香港。民国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1947—1949)任国民政府委员、蒙藏事务委员会委员长。
1950年去台湾,任国民党“-”资政,1964年病逝于台北。著有《许世英回忆录》。
许世英曾深得孙中山先生的赞许。在辛亥革命时,许与山西巡抚张锡銮等联名呼吁清帝退位,赞同建立民国。
民国六年(1917),许世英由大理院长转任司法总长,确立律师制度,设置新法庭等,深得孙先生嘉许,谓之“司法革命”。
民国十三年(1924),北方军队酝酿倒曹拥段,许世英认为曹锟必倒,但应对纷争之局有预筹,于是密陈段氏非取得孙中山合作不可,并自任密使南下广东与孙中山密谈。孙中山面允许世英,候曹锟退位,段祺瑞入都,朝电相邀,夕即北上。孙中山指着许对人说:许先生北方第一人也!又戏说他:“老许俊人者,则亦可通阴阳,知未来之六耳猕猴。俊人与予研究主义学说、方略,处处有远大理想,咀嚼精华,决不是猪八戒吃人参果。”许世英对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极为敬佩,认为“天下为公”,定能团结民众,唤起民众,成为中华的支柱,还密带数十册《-》回到北平,传播孙文学说。
后中山先生病逝,段祺瑞改组临时政府,增设国务院,许任总理。
许世英负重出任驻日大使,据理力争,怒降国旗,题字警告的传说,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1936年正值日寇疯狂侵略中国之际。国民政府遣使乏人,许凭其在奉天任职期间与日本驻奉天领事广田弘毅、副领事有田八郎的诗酒友情,在花甲之年慨然领职,由上海乘船前往日本赴任。临行前赋诗明志以晏晏、相如自许。
抵日后,初见日本首相广田弘毅即肯定公理,反对强权。及亲见天皇又以“同根相护,燃萁煮豆”行谏,多方谋求调整中日邦交。期满一年回国述职时,纵观日寇侵华野心,庄严地向日方驻华使节重申前议,并电告中央,转饬平津严加防范。1937年7月2日深夜曾电请辞职,及芦沟桥事变发生,即刻放弃辞职之请,决心继任,7月16日启程返日。抵日后敦告日方要求其撤兵停战,亲书“悬崖勒马”以付记者。日军侵入南京后,汉奸王揖唐两次派人至大使馆劝许飞回北平,均遭许严厉斥责,谓:“读圣贤书,所为何事?宜明大义,速即回头!”他认为:“事至今日,唯战可以0,唯守可以制胜,决不事谁而自取其辱。”次年初,许世英觉得对日已无外交可言,遂决定怒降国旗,愤然回国。
回国后,就任全国赈济委员会代委员长,各战区设救济处,下有难民收容所、收客站。他积极筹措难民救济工作,使不少因受战争摧残的难民得到救济,民间称赞许为“万民生佛”。
许世英曾任过安徽省省长和黄山建设委员会主任,对安徽和黄山的建设作出过有益的贡献。
1921年许世英出任安徽省省长,裁去武军48营,宣布军阀操纵贿选的省议会选举无效;创办安徽法政学堂,注意培养人才,资送数人赴日留学。但当时马联甲拥兵驻蚌,另派劲旅坐镇省会,对许掣肘威胁,1923年他愤而辞职。
30年代初,黄山因交通不便,游人稀少,再加之连年灾害,户鲜盖藏,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时任黄山建设委员会主任的许世英,接到报告后,先期派员到黄山勘查。得知灾情确实严重后,即于5月19日从上海启程,专赴黄山察看灾情,具体落实以工代赈,建设黄山事宜。许世英在黄山考察6天,所见所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到上海后,他按照自己在山上的设想,尽其所能,不辞劳苦,多方奔波,筹款筹物,为黄山的建设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那-的岁月,许世英为黄山所作的一切,在黄山的建设史上留下了美好的一页,也在他自己的历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笔。
许世英在政坛纵横捭阖一生,而晚景却十分凄凉。从卸任驻日大使回国后,蒋介石政府任其为国府委员,实则“尊而不重”,他怨愤至极,携妻带子前往香港闲居。由于他一生自律严谨,生活朴素,不置田产,晚年在香港生活困难,曾一度卖字为生。
据传,1949年筹备全国政协会议时,周总理曾去电邀许世英回大陆,乃因夫人阻止,加上已是耄耋之年,未能应约。1950年遣其幼子许华回北京投入革命。
1951年许世英及其夫人姚依仁,被国民党挟制去台,聘为-资政,1964年10月13日疲于台湾省台北市,享年92岁。
许世英热爱家乡,生前遗有《吉山八景诗》。家乡人为纪念他,在村头溪旁建一六角亭,名为“万佛亭》,亭中刻有描写兆吉山风景的《八景诗》以及民国总统黎元洪为许氏宗谱作序的碑刻。
标签: 中国 | 安徽 池州 | 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