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炎昌
(1834--1901),字丁垣,洵阳县熊耳沟人。其祖原籍河南密县,系武职,明季单人匹马,由豫入陕,居洵阳县北熊耳沟,至郭炎昌已传七世。郭氏从迁洵第五世起,始重斯文,书香不绝。炎昌父郭士豪,字杰庵,道光三十年(1850)贡生,肄业关中书院,文名显著,因乡试累荐不遇,归家授徒,成材甚众,著有《文集》、《诗词赋集》多卷,未付梓。炎昌于咸丰三年(1853)入县学为廪生,同治十二年(1873)拔贡,授候补直隶州州判。平生极尊儒学,重五经,严修身,砺人品,坐立必端庄,书字必正楷,故当时县内文人多以悬挂他的书法于中堂为荣。主讲县敷文书院十五年,继设教于甘溪,门生遍洵阳。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廷令各省“改变新章,用崇实学”,洵阳知县刘德全将敷文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开设新课。叵料县内士人思想顽固,斥之为“洋学”,不肯送子弟来学。刘德全闻知郭炎昌德学俱隆,备下四人轿子,抬上郭炎昌,游说四区,四区士子疑虑冰释,纷纷送子弟就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知县刘德全纂修《洵阳县志》,聘郭为分纂。炎昌终生从教,不染官场,不慕荣利,性恬淡正直。中年以后,笃信佛教,喜用静功。一生著述颇多,曾手纂《郭氏家谱》。
标签: 中国 | 陕西 安康 | 西安 | 旬阳县 |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