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林儿是元末大宋红巾军领袖。父韩山童曾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起义。韩山童牺牲后,韩林儿随母逃往武安。至正十五年春,刘福通等迎韩林儿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二十六年,被朱元璋遣沉入江中。
韩林儿(?~1366),栾城(今河北栾城西)人。祖辈因从事白莲教活动被徙永年(今河北永年东南),父韩山童仍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韩山童与刘福通、杜遵道等在颍上(今属安徽)发动起义,韩山童被捕牺牲,韩林儿随母逃往武安,刘福通等攻克颍州(今安徽阜阳)。十五年春,刘福通等迎韩林儿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仿元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和六部,地方设行省。以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罗文素、刘福通为平章,刘福通弟刘六为知枢密院事。不久,刘福通杀杜遵道,自为丞相,称太保。同年底,元将答失八都鲁败刘福通于太康(今属河南),亳州失守,韩林儿退驻安丰(今安徽寿县)。次年,兵力复振,收复亳州。十八年五月,攻克汴梁(今河南开封),即为都城。十九年八月,汴梁为元将察罕帖木儿攻破,复回安丰。当时韩林儿虽有帝名,但实权为刘福通掌握,外出将领大多不受约束,政权建设很差。二十三年二月,安丰受张士诚部将吕珍围攻,韩林儿被名义上尚属大宋政权的朱元璋(即明太祖朱元璋)救出,安置滁州(今安徽滁州),从此受朱元璋挟制。二十六年,朱元璋遣廖永忠接韩林儿至应天(今江苏南京),途经瓜步(今江苏-县南瓜埠),沉之江中,宋亡。
元末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特别是变钞、开河后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贾鲁开河后,韩山童等决定利用这一时机发动起义。他们散布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同时暗地里凿一独眼石人,在其背上刻上“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几个字,埋在即将挖掘的黄陵岗附近的河道上。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贾鲁开河后不久,民工挖出独眼石人,消息不胫而走,大河南北,人心浮动。韩山童等借独眼石人来鼓动造反,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五月初,韩山童与其信徒刘福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儿等聚众3000人于颍州(今安徽阜阳)颍上县,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准备起义。韩山童发布文告内有“蕴玉玺于海东,取精兵于日本。贫极江南,富夸塞北”(《草木子·克谨篇》)等语,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辍耕录》卷二七《旗联》)的战旗。山童还自称宋徽宗八世孙。这些文告和宣传,无非是为了揭露当时社会的贫富不均,用“复宋”来号召群众投入反元武装起义。但正当起义群众聚集一起宣誓起义时,地方官突然派兵前来镇压,韩山童被捕牺牲,韩林儿与其母杨氏,乘乱逃到武安山(今江苏徐州境)躲藏起来。
这时,刘福通等冲出重围,重新聚合起义军,于五月初三日占领颍州城,大起义正式爆发。刘福通等击败前来镇压的元军,迅速占领今安徽、河南许多城镇。是年八月,李二(芝麻李)起义于徐州;徐寿辉、邹普胜起义于蕲州(今湖北蕲春南);十二月,王权(布王三)等起兵邓州(今河南邓县),称“北琐红军”;十二年正月,孟海马占领襄阳,称“南琐红军”;二月,郭子兴等起义于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总而言之,颍州起义后,起义烈火迅速燃遍大江南北,起兵反元者“无虑千百计”。北方红巾军的首义之功不可磨灭。
由于元朝军队和地主武装——义兵的镇压,一度轰轰烈烈的起义形势迅速转入低潮。刘福通领导的北方红巾军也受到遏制。至正十四年九月,顺帝妥欢贴睦尔命右丞相脱脱率百万大军镇压高邮(今属江苏)张士诚,因元廷内部倾轧,脱脱在前线被削兵权,元军不战自溃,百万大军四散,元末农民战争的形势发生急遽变化。
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刘福通利用高邮战役后的形势,再次掀起大规模的反元武装斗争。他将韩林儿自砀山夹河迎至亳州(今属安徽),立其为帝,号小明王,建国大宋,改元龙凤,以林儿母杨氏为皇太后。林儿号称宋徽宗九世孙,故国号称宋,以迎合汉族人民的民族感情,表示“复宋”之实现;所谓“小明王”者,是为迎合“明王出世”之预言,以示黑暗已经过去,光明来到。
韩林儿命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罗文素、刘福通为平章,福通弟刘六为知枢密院事。不久,杜遵道专权,被刘福通杀死,福通自任丞相,加封太保。
宋政权很重视政权建设,中央机构多仿元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和六部。为节制北方各路红巾军,在那些占领一地而又比较巩固的地区,宋政权设置行省机构,现据史料可考者有江南、益都、淮安、辽阳、曹州等中书省;行省官制亦与元制同;行省以下地方政府,则废除元的路一级机构,即设有府、州、县。管军机构也自成系统,有统军元帅府、管军总管府、管军万户府等,均属枢密院管辖,各行省另设行枢密院,相应的军职则有百户、千户、万户、总管、统军元帅等。
宋政权建立后,“林儿徒拥虚名,事皆决于福通”①。林儿年轻,无军事指挥能力与经验。刘福通从领导颍州起义以来,四五年间,身经百战,面对元军主力,冲破围剿,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十五年六月,元朝中央政府任命以河南行省平章答失八都鲁为中原军队总指挥,被刘福通先后击溃于许州长葛(今河南长葛东北)、中牟,红巾军渡河,河之北为之震动。十二月,元军进围亳州,小明王避兵安丰(今安徽寿县),福通击败敌军,亳州得安。十六年九月起,刘福通发动著名的三路北伐:西路由李武、崔德率领,转战于陕甘;东路军毛贵,曾兵抵枣林、柳林(均在今北京通县境内),元都人心大骇;中路军关先生、破头潘等由鲁入冀、晋,北破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东进高丽。十八年五月,刘福通破汴梁,宋政权迁都汴,实现了使“宋”名副其实的宿愿。宋政权历年战况,详《刘福通传》。
作为伪宋政权的皇帝,韩林儿负责下达诏书,建立中央和地方军政机构,任命各级-。如龙凤二年(至正十六年,1356)二月,朱元璋克集庆(今江苏南京)。七月,宋政权立江南行中书省、江南行枢密院,韩林儿以朱元璋为行省平章、郭天佑为左丞,以后韩林儿又升元璋为行省左丞相、吴国公,元璋虽不断壮大,仍奉龙凤为正朔。益都行省约建于龙凤三年,韩林儿任命毛贵为平章;淮安行省约建于龙凤二年,韩林儿任命赵君用为平章;辽阳行省约建于龙凤五年初,韩林儿先后任命毛居敬、潘诚(破头潘)、沙刘二、关铎(关先生)等为行省平章;曹州行省约建于龙凤三年初,武某为行省丞相。
宋政权迁都汴梁后,北方红巾军势力发展至顶峰,但从龙凤四年七月开始,察罕帖木儿、孛罗帖木儿等开始大举-。当时三路北伐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造成兵力分散,陷汴梁于无援之地。次年五月,汴梁被围。八月,汴梁城破,刘福通护韩林儿冲出重围,逃奔安丰,林儿妻及诸-家属数万人、官兵五千人被俘,符玺、印章、官库被夺,宋政权遭到严重破坏。
韩林儿到安丰后,由于兵力丧失大半,已不构成对元廷的威胁。察罕帖木儿把进攻重点放在山东红巾军方面。韩林儿仍为宋政权皇帝,因而曾多次下诏加封朱元璋官职,而元璋直至龙凤十二年(至正二十六年,1366),下达命令仍称:“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用龙凤年号。
龙凤九年(1363)二月,张士诚遣其将吕珍攻安丰。安丰被围日久,“城中人相食,有尸埋于地而腐者,亦掘而食之。或以井底泥为丸,用人油炸而食之者”。(《国初群雄事略》卷一《宋小明王》引俞本《皇明纪事录》)。小明王在城中号泣,刘福通遣人求救于朱元璋。刘基谏曰:“不宜轻出,假使救出来,当发付何处?”(刘辰:《国初事迹》)朱元璋不听,率徐达、常遇春等击吕珍。吕珍得到庐州左君弼支持,极力拒守,被元璋军击败,吕珍与左君弼逃遁。朱元璋遂救出韩林儿与刘福通。元璋拟将林儿安置于应天(朱元璋占领集庆后改名),诸将亦议于中书省设御座奉林儿,刘基曰:“彼牧竖耳,奉之何为!”(《鸿猷录》卷二《宋事始末》)密陈“天命”所在,元璋领悟。遂“设銮驾伞扇,迎驻滁州,创造宫殿居之,易其左右宦侍,待之甚厚”。是年三月三十四日,小明王内降制书,赠元璋三代:曾祖考九四公资德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司空、吴国公,曾祖妣侯氏吴国夫人;祖考初一公光禄大夫、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司徒、吴国公,祖妣王氏吴国夫人;考五四公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太尉、吴国公,妣陈氏吴国夫人。
龙凤十年(1364)正月,朱元璋在取得鄱阳湖大战胜利后,即吴王位。这时,宋政权已名存实亡,但元璋仍奉之为正朔。十二月十二日,朱元璋在平定南方割据势力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命廖永忠自滁州迎小明王、刘福通至应天,船至瓜步(今江苏-南),将他们溺死。
历史评价
韩氏君臣在元末农民起义中的作为,史家历来有较公正评论。《国初群雄事略》引李文凤论曰:“元之不能以匹马、只轮临江左者,以有宋为捍蔽也。韩氏君臣非特有功于中国,其亦大有功于我明也乎!”《明史·韩林儿传》赞曰:“元之末季,群雄蜂起。……林儿横据中原,纵兵蹂躏,蔽遮江、淮十有余年。太祖得以从容缔造者,藉其力焉。帝王之兴,必有先驱者资之以成其业,夫岂偶然哉!”
标签: 中国 | 河北 石家庄市 | 栾城县 |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