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绚(464~520年),字长明,南朝梁将领。华山蓝田(今陕西蓝田县)人。祖籍康居(古国名,故治在今新疆北境),汉代迁居河西,以康为姓。晋时迁居关中蓝田。南朝宋永初中(420~422),他的祖父率领乡人三千多家南迁襄阳之岘南(在今湖北襄樊市),宋帝刘裕即为他们设侨治华山郡蓝田县以寄居。他的父亲康元抚曾任华山郡太守。464年,康绚生于侨居地。
南齐文帝萧赜永明三年(485),康绚被除奉朝请。后除振威将军、华山侨郡太守。东昏侯萧宝卷永元二年(500),萧衍在襄阳准备发动兵变,收集部众,康绚率300人归附。及萧衍建立南梁政权,康绚被封为南安县男,食邑300户,除辅国将军,任竞陵郡太守(故治在今湖北天门县西北),后迁为太子左卫率。
天监二年(503)到三年期间,北魏军队数次攻梁,康绚几次领兵增援梁州、司州等地,挫败了魏军的围攻。九年(510),迁假节、督北兖州沿淮诸军事、振远将军、北兖州刺史(故治在今江苏清江市)。十三年(514),迁太子右卫率,侍卫殿内。
当时,从北魏投降到南梁的王足,建议萧衍在淮河上筑拦水坝,拦截淮水以灌寿阳(本名寿春,晋孝武帝时避讳名寿阳,故治在今安徽寿县)。水工陈承伯等视察地形后,提出淮河地段为沙土,不坚实,不能筑坝。但萧衍不听,命康绚都督淮上诸军事,负责督修淮堰。当时在徐、扬地区(今江苏和安徽部分地区)每4户中抽一个民夫,共计200万人(包括士兵),在钟离(故治在今安徽五河县东)的淮河断面上,南起浮山(在安徽五河县东分界处)、北抵巉石山(《寰宇记》称临淮山,《五河县志》称铁锁岭,在五河县东30里,横跨淮口,南对浮山),修拦河堰,“依岸以筑土,合脊于中流。”【注:见《梁书》291页】十四年(515),大坝即将合龙,被洪水冲毁。康绚又搜集铁器,“大则釜,小至锄,数千万斤。”【注:见《梁书》291页】沉于水中堰基,仍不能合龙。他又砍伐树木,在水中打成“井”形桩,中间填塞大石块,再用土复盖。修堰民工备受折磨,致使担土民夫肩上衣服被磨穿。遇夏天炎热,疫病流行,民夫死伤很多。到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淮水、泗水结冰,民夫士卒死者十之七、八。直到十五年(516)四月,淮堰修成。“其长9里,下阔140丈,上广45丈,高20丈,深19丈5尺,夹之以堤,并树杞柳,军人安堵,列居其上。”【注:见《梁书》229页】康绚采纳他人建议,对魏军施反间计,骗魏军凿山引堰中水北流,结果水淹淮河沿岸数百里,魏军溃退。
此后,萧衍调康绚为都督司州诸军事、司州刺史、领安陆太守,增封二百户。康绚离开后,继任者张某,不事修堰,当年八月,淮水暴涨,堰被冲毁。
十八年(519),康绚被召回朝为员外散骑常侍,领长水校尉。普通元年(520),除卫尉卿,未到职而卒,时年57岁。赠右卫将军。
标签: 中国 | 陕西 西安 | 蓝田 | 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