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满瓮,省级"非遗"项目同朝皮影戏的代表性传人,1940年7月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沙底乡东二村,虽然少时生活清苦,但有父母的的疼爱和呵护,每天也是无忧无虑。段满瓮学皮影是受了他父亲的影响。其父段百姓为皮影设计制作和表演名家,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民间艺人。每到闲暇时候,他就缠着父亲教他,逐一演习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的唱法,用简谱形式记录传统的啷当韵。在学艺的那些日子里,段满瓮本身悟性就高,兴趣很浓厚,吃得下苦,耐得住寂寞,加上父亲的"慧眼识金"和倾心传授,15岁时,段满瓮就能独当一面,成为段家班皮影社的骨干力量。1956年段满瓮与父亲随原朝邑县沙底业余剧团一道将皮影戏碗碗腔传统剧"王允献连环"搬上大舞台,试演以后,参加省群众戏曲业余会演并获奖。在接索试演的过程中,吸收姊妹戏曲艺术特点,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创造。接着又排演了传统剧《金碗钗》、《兵火缘》,现代戏《红岩》、《一家人》、《刘胡兰》等。在音乐唱腔方面基本保留了同朝碗碗腔的风格,在表演艺术上,既注意对角色性格的刻划,又选择学习了原皮影戏中一些牛皮人的表演动作,突出了皮影戏的特色和韵味。在伴奏乐器上也进行了改革,如对主奏乐器月琴加以扩音设备,在演现代戏中为了烘托气氛增加了小号、长号、长笛、黑管、大提琴,大贝司等,增加了戏的再现力。段满瓮和父亲的表演与创新使同朝皮影戏这一传统艺术得以发扬,段满瓮也从舞台的洗礼中脱颖而出,成为皮影界的一枝独秀。
如今的段满翁,是陕西关中东府皮影的领军人物。他集皮影设计、雕刻和表演于一身:单口说唱千古事,双手舞动百态人,各项技艺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被东府民间艺术界誉为"皮影雕刻第一刀"和"皮影挑线第一签"。签者,签手也,操纵影人表演者。皮影表演是在灯光下把皮制虚线图案之影反映在布帐(俗称亮子)上,由表演者操纵影人,配以唱白完成一出戏剧的表演。皮影戏舞台简单实用,用木椽、木板和几张芦席便可在两张方桌上或一辆大车上迅速搭成。演出只需5人左右,分别称前声、签手、后槽、上档、下档。"前声"主唱生旦净丑各行角色,并兼使用月琴、手锣、堂鼓灯乐器。"签手"以操纵影人动作为主,并配音响效果及填白对话。"后槽"、"上档"、"下档"分别演奏各种乐器。段满瓮擅长"签手",他操纵影人执刀斗刃,马上擒人,腾云驾雾、变换人手、刀起头落、顿足捶胸、前跌后蹲,无不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影人是皮影戏的核心道具。一套精美的影人箱底,是皮影社水平和档次的象征。签手一般均由才高艺精且擅长操作皮影的人担任。段家班自创建以来,就坚持自制影人,独创风格。段满瓮继承先辈遗风,他自制皮影刀法细致,影形逼真,色彩明快,加上他挑演灵活,深受群众欢迎。段满瓮的皮影作品被许多爱好者收藏或作装饰品。多年来,段满瓮带领段家班一班人,长期为群众演出。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聚宴宾,添丁祝寿,都有段家班皮影社人的身影。段家班的皮影艺人也时常会应邀到外地演出,足迹遍及西安、广州等大城市。1999年9月应邀出访德国,参加德国萨尔州首府萨示布吕肯市建市1000周年"中国文化周"演出活动,并访问了卢森堡、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等国,段家班皮影社的演出受到所到地媒体的高度评价,并受到驻德国大使馆及文化部的通报嘉奖表彰,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2009年段满瓮被定为"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为同朝皮影戏的传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段满瓮对皮影戏的热爱已经深入到骨髓,每天念念不忘的就是皮影戏,嘴上谈论的也是一生钟爱的皮影艺术,时刻牵挂着皮影社的表演及年轻人的成长。段家班皮影社,经过他多年来的悉心经营,已经在国内外小有名声,各地都慕名前来邀请演出。段家班中的段快车、段变梅等年轻人,在段满瓮的传授下,已经能独立演出。特别是段家班家庭皮影社第五代传人,现年33岁的段快车受其父熏陶,传承祖业露锋芒。2008年段快车在大唐芙蓉园演出半年,演出期间场场爆满。2010年7月底,以段快车、高成林、雷孟乾、王文宏为代表的6名民间艺人组团赴上海世博会演出。他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中外人士的广泛赞誉,段快车也成为同朝皮影界响当当的人物。
漫漫皮影路,悠悠传承情。历史长河中的同朝皮影,在段家班皮影社得到了优良的一脉相承。段满瓮从父亲段百姓那里信心百倍地接过了接力棒,又不遗余力地传给了儿子段快车,完成了同朝皮影传承的最好对接。愿同朝皮影在段家班皮影社的一脉相传中不断发扬广大,在段家班皮影社的一脉相承中更加绚丽多彩。
标签: 中国 | 陕西 渭南 | 大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