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陕西名人

申耀星 [公元1925年-2000年]

时间:2020-08-24 渭南浏览量:306

申耀星(1925~2000),男,汉族,1925年2月出生。陕西省武功县杨凌区建子沟村人。中 员。父早丧,与母、侄7人,食无粮,居无房,赖其兄扛长工为生。申7岁当牧童,12岁扛长工、打短工。1941年被国民党抓壮丁,在新兵第二大队二中队五班当兵。军训后,由蔡家坡开往榆林牛条梁地带,在新兵第一旅二团四连三排七班当兵。时隔不久,和班长马文亭等7人开小差回家。途经安塞县被陕甘宁边区检查站滞留送至延安保安处,转介绍至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团。7天后,其他6人携路证、路费回家,申留在团部警卫排当战士。1941年6月,保安团组织生产,秋后上山烧木炭,每次要扛35公斤的木炭包,他支持不住,思想波动,产生回家念头。经指导员、班长教育、谈心。他鼓起勇气,终于完成140包木炭任务。此后,学军事,学文化,学政治,苦学苦练,操课从不落后。后随保安团调边区政府看守犯人,工作从未出错。
1943年3月,经过延安整风,革命立场更加坚定,对共产党的认识更加明确。194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全军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第一年,他们班担任警卫任务,保护-安全,并在临近山沟开荒种地。他学会捻毛线、织袜子、织手套。生产活动结束,他被全连评为三等模范,获奖金5000元(边币)。同年6月被提升为副班长。
1947年3月,胡宗南军队入侵边区,申时任保安处游击队小队长,率队随中共中央西北局撤出延安。游击小队白天做宣传,让农民安心生产,夜间出击袭敌。在一无粮食,二无接济的困难情况下,转战子洲县。后东渡黄河至山西白家坪村。坚持两个多月后,重返绥德县义合区富家村。前后与敌周旋40天。申被评为全县工作模范,奖励毛巾1条、学习用纸4张、铅笔1支。同时擢升为西北边区保卫营五连二排排长。1948年3月,胡宗南部队溃退后,申随边区政府返回延安。1949年3月保卫营扩编为保卫团,同年4月,升任四连连长。6月,随西北局进驻西安。先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保卫团参谋、西北局公安团副营长、西北公安警卫团司令部作战股长、陕西省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1964年7月21日,调任富平县人武部部长。1965年5月15日,任潼关县人武部部长。他发扬解放军光荣传统,服从地方党委领导,团结党委一班人,恪尽职守,扎实工作,按时完成民兵训练、国防教育和兵员征集任务。他坚持拥政爱民,军政团结。“文革”中,能够正确对待群众造反组织,对狂热幼稚的造反学生,热情接待,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做出正确选择;对某些组织非分无理要求,则严正不屈,默然拒绝,敢于在逆流中坚持真理,明辨是非。军民共建活动中,长年蹲点三堡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贯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公私分明,不沾公,不扰民。其母病故,因公未能归丧。教育两个儿子学好本领为人民服务,从未利用职务开后门安排工作。下乡从不坐车,在武装部干部和蹲点村村民中传为佳话。他说我能走,何必耗公家油。1973年9月离职休养。2000年3月6日病逝,终年76岁。
来源:潼关县县志办

标签: 中国 |  陕西 渭南 | 潼关县 |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