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陕西名人

井水旺 [公元1916年-1976年]

时间:2020-08-24 渭南浏览量:253

井水旺(1916~1976),字源濬,男,汉族,出生于潼关县高桥乡高桥村。大专文化程度,中 员,陕西省公路局正处级工程队长,路桥工程师。
井水旺幼时敏而好学,在私塾读书5年。1934年,他18岁,在陇海铁路工地做铺轨临时工。1936年,任西安车站东闸口道班工。1937年4月,被选送到陇海铁路郑州职工教练所进修,同年10月结业,分配到天徽铁路(天水—徽县)从事道路测量工作。1938年11月,在陕西省建设厅所属宝平公路(宝鸡—平凉)工程处担任工程监理。1941年12月始,先后在川陕公路(西安—四川广元)留坝、双石铺道班担任养路监理。1950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西北公路局所属川陕公路褒城工程处担任水磨桥工程监理。1951年2月,被选送到兰州监测工学习班进修路桥知识。同年6月结业后,在绥宋公路(绥德—宋家川)担任工程队工程员。1952年4月,先后在咸宋公路(咸阳—宋家川)第七工程段、青藏公路第二工程段、西兰公路(西安—兰州)渭河桥施工所担任工程队中队长。1954年10月,担任长户公路(长安—户县)工区副队长。1955年10月,担任绥宋公路工程队第二大队长。1956年4月,先后担任延绥公路(延安—绥德)施工处、周王公路(周至—王桥镇)专线工区队长。1957年11月,担任大林公路专线检查组长。1958年4月,先后在汉白公路(汉中—白河)白河工区、西万公路(西安—万源)指挥部担任工区队长。1959年11月,调西兰公路崔木改线工程处计划统计科工作。1960年,调任略鱼铁路(略阳县—鱼洞子乡)工程处工程科长。1961年5月,担任西万公路、汉白公路第三工程处(队)工程师。1969年~1971年,先后主持建成洛川公路大桥、梅七铁路(富平县梅家坪—黄陵县七里镇)耀县大桥。1972年~1976年,担任陕西省公路局第八工程队队长,负责修建韩城黄河发电厂铁路专线,主持建造在全西北颇具影响的西韩铁路象山大桥。1976年5月,组织工程大会战,连续几日没有休息,致心脏病突发,晕倒在工地。在上级党组织的督促和同事的劝说下,他才勉强同意去西安看病。由于病情延误,医治无效,于5月21日在西安逝世,享年60岁。
井水旺毕生热爱公路事业。在他的眼里,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国家决定修建青藏公路时,他赴任西北公路局青藏公路第二工程段中队长,率领施工队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生命0”,无怨无悔,修筑“天路”,为发展青藏交通事业付出了汗水和辛劳。1969年,陕西省公路局承担修建陕北洛川河公路大桥工程时,他尚在“牛棚”改造。鉴于工程的难度和任务的艰巨,局党委经反复讨论后认为,只有他和他的工程队才能胜此重任。于是,迅速派员赴陕南强行宣布“解放”。受命之后,身先士卒,连续三日三夜在刺骨的冰凌中打桩作业,发烧累倒,才被抬离施工现场。主持修建韩城黄河发电厂铁路专线时,冒着塌方和山体滑坡的危险,科学组织施工,提前打通隧洞,保证专线如期贯通和电厂的预期发电,受到公路局党委的通报表彰。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念念不忘毕生热爱的公路事业。
井水旺善于钻研路桥业务,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过进修提高后,又付诸实践。以5年私塾的文化程度,从一个临时工到道班工,从工程监理到工程技术人员,从工区队长到工程队长,一步一个脚印,反复历练,最后达到大专学历,技术造诣颇高,成为当时西北地区交通系统仅有的8个路桥工程师之一。
他 简朴,严于律己。长期从事野外工作,随身行李除了几箱马列著作、毛泽东选集、工程书籍和笔记外,只有几件洗得发白,补丁叠加,又舍不得扔掉的衣服。一次,他从西安回家探亲,到渭南倒车时错过去蒲城的班车,如果去渭南公路总段找老同事张育斌段长,弄辆车送,根本不成问题,但他硬是徒步30多公里,走到凭信。三女儿高中毕业后,以当时的工作关系,只要他说一句话,无论当兵还是招工,均不成问题,但他就是没开口。刚从“牛棚”解放后,组织上给家里寄去80元的 困难补助款,他知道后,马上退还,不愿给组织增添任何麻烦。1973年到1974年,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贡献和资历,两次决定调他回公路局机关工作,但他都以工程没有搞完为由,把机遇让给家在西安的同事。
井水旺性情温和,平易近人,具有西北汉子的古道热肠和憨厚朴实,同事与乡亲众口成碑。长期在基层工作,与工人们打成一片。因他资历老,工资高,每发工资,大伙都要他请客,他也乐此不疲。同事与乡亲遇有困难,他总是慷慨解囊,而且从不讨还。他从家乡带出参加工作者达三四十人,还帮助井拴定、井志平二人娶妻成家。回到家乡,无论穷富,均一视同仁。大年三十,让子女帮助邻居老太把水缸抬满。过年走亲戚到家境清苦的亲戚家,要求子女必须留下吃饭,以示尊重。因此,当他在“文革”中被打成“走资派”、“ 技术权威”遭到揪斗时,总有许多工人兄弟在暗中保护;当他去世的消息传到单位时,工人们满含热泪连夜赶制最好的松木棺材;当他魂归故里出殡下葬时,全村空巷,为他送行。
来源:潼关县县志办

标签: 中国 |  陕西 渭南 | 潼关县 |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