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陕西名人

姚克 [公元1917年-1969年]

时间:2020-08-24 西安浏览量:337

姚克(1917~1969)原名志钧,亦作志军。陕西户县人。1936年在西安高中读书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投身于青年学生的-。西安事变中,他走上街头,宣传中共提出的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抗日战争爆发后,率民先队员及进步青年到农村宣传民众,鼓动抗日救亡。同年11月,被派到安吴青训班学习,次年1月,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提高了对中国革命的认识。1938年8月抗大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竹沟新四军留守处任排长。9月17日在剿灭土匪的战斗中机智、勇敢,经连长、指导员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月,任游击支队三团指导员,在彭雪枫率领下向豫东敌后挺进。11月在淮阳窦楼与日军作战时负伤,1939年调到地方工作,在豫皖苏边区先后任中共永城县委秘书、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副书记、书记和中共宿南工委书记、宿(县)灵(璧)县委书记等职。皖南事变后这些地方全部被日军占领。他率领一个营和一部分干部,在宿东游击队的支援下,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仅半年时间,就在这些县建立了抗日政权。此后,他调任中共萧(县)铜(山)县委书记。萧铜县在徐州和宿县之间津浦铁路的两侧,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他在这里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有时一夜要转移几个地方,为开展敌占区工作、日伪军工作和党的秘密工作呕心沥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原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津浦路东地区改为华中七分区,建立中共华中七地委,姚任地委联络部部长。1946年7月,蒋介石背信弃义,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地处运河以西、津浦路东、淮河以北、陇海路南的华中七分区(即淮北路东地区)首当其冲。为了执行在运动中消灭国民党军的任务,八路军主力部队于8月初主动撤出,留下七地委率军分区坚持斗争。11月24日,地委决定姚和部分干部转入洪泽湖。这时,在湖内的除洪泽县的干部外,还有泗南(今属泗洪)、盱(眙)凤(阳)嘉(山,今光明)、泗阳三个县的部分人员和武装及周围地区-撤到湖内的人员共数千人。人们挤在几百条大大小小的船上,思想情况比较混乱。姚会同各县负责同志组成中共临时工委,自任书记,以统一领导湖-争。他将各县地方干部组成武工队,时而集中,时而分散,声东击西,配合主力部队打击了国民党军。为了让湖内干部群众及时了解整个战局,他设法使《拂晓报》复刊,利用一部收报机,收听延安新华社的电讯,及时编写油印发出,鼓舞了同志们的斗志。在进入洪泽湖后的58个日日夜夜里,他身先士卒,经常带病坚持工作,为恢复、重建淮北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中共中央华中局的赞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姚先后担任中共皖北区委党校委员会书记、滁县地委副书记、芜湖市委书记、蚌埠市委书记,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剿匪反霸、土地改革、镇压-,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付出了大量心血。1954年7月以后,历任中共安徽省委-部部长,安徽省人民委员会秘书长,政协安徽省第一、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兼煤炭厅厅长、经委主任、财贸办主任等职。他认真执行党的政策,积极而稳重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他在省委-部工作五年,不仅善于团结同志,还在肃反和反右派运动中保护了一些同志。农村社会主义改造0时,他被派到六安、寿县农村考察,得出了急于改变生产关系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并如实向省委写了调查报告。在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他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当商业部门反映从业人员过剩时,他首先提出组织店外生产,由此各县、市办了不少手工业小厂;还组织从业人员发展饲养、园艺、开荒种粮等。这种妥善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做法得到中共中央-部的好评,并向其他省作过推荐。他在分管经委和财贸工作时,十分注重发展轻工业,多次提出,没有轻工业就没有积累。三年自然灾害时,安徽省农村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他多次召集供销系统的同志开会,研究和解决小农具的生产和供应问题,并及时组织工业品下乡,支援农业生产。为了解决城市肉食供应问题,他对如何调动农民养猪积极性进行了认真研究,采取了必要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文革”开始后,姚遭到残酷破孩,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69年5月24日逝世。1978年6月28日,中共安徽省委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标签: 中国 |  陕西 西安 | 鄠邑区 |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