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星海(1891—1969),原名杨逢源。宜君县西村乡石堡村人。幼年家境贫寒,直到17岁时始上学。
辛亥革命后,他追随堂兄杨铭源去北京、上海读书学习,受到-及爱国思想的熏陶。在上海街头,他目睹外国人横行无忌,任意欺侮中国人,极为愤慨。一次,他碰见日本人无故痛打一位拉黄包车的中国人,即上前一拳将日本人打倒在地。民国8年(1919)“五四”运动爆发,上海学生积极响应,杨星海组织学生上街-, 洋货,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行为,被推选为上海学生联合总会副干事兼澄衷中学学生代表。
回陕后任教,他时常给学生讲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中国人民的罪行,启发学生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23—24年(1934—1935),杨星海在宜君县城内高小任校长时,又受到强自修等进步师生的革命思想影响,对师生中的革命活动积极给予支持和掩护。到校不久,就设法收回被前任校长开除的王清廉、杨昆山等16名进步学生。
杨星海一生热爱教育事业。26年(1937),宜君县仅有县城内一所高等小学。当他看到五里镇附近学生多、上学难的情况后,便和王清廉、胡树青、和志道等10多人,共同发起募捐活动,筹办五里镇中心小学,他被推选为校长。他和应聘的教师带领招收的第一期学生,边上课边劳动建校。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终于在五里镇北街关帝庙旧址上,建立了宜君县五里镇中心小学。
29年(1940)夏季,中共宜君县工委书记王润民被捕叛变,致使几十名共产党员被捕,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端阳节前一天晚上,宜君县政府令五里镇联保处逮捕杨建舟。杨星海得到消息后,连夜派学生送信,使杨建舟得以脱险。
1950年,他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和县政府委员。1956年,被选为副县长。在任职期间,杨星海广泛联系群众,对分管的文化、教育、卫生工作尽职尽责。
1969年,“文革”正处于混乱状态,78岁高龄的杨星海经受不了“造反派”的摧残,于11月27日含冤去世。1978年4月21日,中共宜君县委为杨星海召开追悼大会,为他恢复了名誉。
标签: 中国 | 陕西 铜川 | 宜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