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贤(1924~1985),山西省武乡县大陌村人,8岁上学,1938年1月进武乡县民族革命中学,是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本县和河南省林县、汤阴县担任工会委员、区委委员、区委宣委、区委书记等职。
1949年1月,尚贤奉调南下,任长江支队五大队三小队队长,同年9月,任长泰县第三区区委书记,1950年9月,任龙溪地委土改工作队队长。
1951年9月,尚贤调平和县,先后担任县委宣传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等职,1956年9月,调龙溪地委农工部任副部长,1957年至1960年,先后调任长泰县古农农场、漳浦县大南坂农场党委书记、南靖县委书记。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主动向组织要求重返平和工作,任平和县委书记、-。尚贤在平和工作达10年之久,为发展平和山区经济,鞠躬尽瘁,做了许多有益社会和人民的事业,被平和人民赞誉为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其中,最受平和人民称道的是他带领平和人民兴修水利、开发山地、改造低产田等三件大事。
解放初期,平和没有水电,家家户户用煤油灯照明;全县仅有的37万亩农田中,“望天田”占一半以上。1955年,尚贤发动平和人民兴建第一个万亩引水工程——塔南水利,灌溉1.35万亩农田。翌年,利用此工程兴建第一座水电站——高南水电站,装机64千瓦。继而又主持兴建平和第一座小(二)型水库——斜坑水库,灌溉300亩农田。这年冬,他又主持兴建九峰民兴水利,灌溉2094亩农田。至1957年,全县兴建的小(二)型水库9座,千亩以上引水工程18处。1958年,平和县被省评为水利建设先进县。1963年,他写诗《赞英-竹首》刊载于《福建日报》,树立起黄竹首五户贫农兴修祖代渠的典型,在全县掀起兴修水利的热潮。同年,平和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大旱,尚贤带病坚持在救灾第一线,和水利干部一起,到受灾最严重的安厚公社搞调查研究,确定在东川建一座1280万立方米的水库。1966年水库竣工后,不仅使安厚1.5万亩农田旱涝保收,还增加旱地改水田8000多亩。从此,安厚地区脱掉“缺粮帽”,成了旱涝保收产粮区。
平和有山地200多万亩,但当时有一半以上没有得到开发。1956年夏,在尚贤的主持和倡导下,县委向全县人民发出“自力更生,开发山区,建设山区”的号召。到第二年春夏之间,全县有18个耕山队上了山,他们以“穷棒子”精神,靠双手加锄头,开山造林种果树,垦荒辟田种庄稼,成为全县人民向荒山进军的开路人。此后多年,他时时关注着耕山队的发展与巩固。1961年,在县委召开的劳模大会上,他大力宣扬“十八女将征服灵通”和五寨公社侯门大队洞仔山耕山队带头人林临、文峰公社文美大队宝桥青年场带头人林乞食等的先进事迹,号召全县人民向他们学习。1963年,面临耕山队是自力更生还是依赖国家的两种思想斗争,尚贤再树“大尖山上闹革命”的旗帜,组织社、队干部上大尖山取经,使朱乙卯的“30元钱一包盐”办起耕山队的事迹传遍全县,“穷棒子”精神在群众中扎下根。接着,他带领县委一班人上山考察,作出创办“三个万”决策(即大芹山万亩茶场,文峰、坂仔万亩柑桔场,欧寮万头畜牧场)。至1965年,全县崇山峻岭中,活跃着497个耕山队,使300多座荒山变成林果园,2万多亩瘦田变肥田,还开垦农地5000亩。
平和全部农田中,山垄田占2/3,其中一半是低产田。1961年,尚贤第二次来平和,即深入全县各地总结推广群众中改造低产田的成功经验。他亲自驻五寨前岭村,不顾双腿关节炎,泡在烂泥田里,和干部、群众一起开三沟、排三水。当时,搞田改时所需的过磷酸钙紧缺,他一面发动群众大积农家肥、大种紫云英、大搞割青肥田,一面在小溪旗仔山创办第一家生产“过磷酸钙”的化肥厂,并积极引进推广良种,亲自到广州农科所去调运良种。1962年,仅五寨乡前岭村就增产粮食50多万公斤。至1965年,全县水稻单产380公斤,比1955年提高25%。
尚贤在带领平和人民创业中,处处严于律己,关心人民。1963年夏的一天傍晚,当他得知一个建筑工人摔伤,伤势严重住院时,当晚两次去医院看望这个素不相识的工人。医生告诉他,此人有生命危险,他当即用县里仅有的一部小车,把此人送往漳州地区医院抢救。而这一年,尚贤年仅3岁的儿子病危急需送漳州抢救,他却不用公车,自掏80元钱雇车把儿子送去漳州。平时与同志们相处,他也同样倾注爱心。原卫生局长叶龙溪患胃病多年,县里一时买不到鹿茸,尚贤一直记在心里,一次外出开会,特意买回亲自送上门去。干部犯了错误,他“刀子嘴,豆腐心”,当面严厉批评,事后找其谈心,使之心悦诚服,认识错误。尚贤第二次调平和后,得知许多干部在反右倾、拔白旗时受整,有的甚至进了监狱,他坚持实事求是,重新启用受过处分的干部近百人,启用获得平反的入狱干部30多人,召开干部团结会,调动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对那些为社会贡献大的知识分子、能工巧匠、老劳动模范,他十分尊重和关心,热情为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许多干部、群众一提起他,无不称赞:“刘书记知道人的冷热甘苦”。身为县委书记,尚贤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每次下乡,他总是自背干粮袋,徒步翻山越岭,饥渴时,就在路边拾些干柴,烧杯开水,啃几口干冷馒头;一家9口人,粗茶淡饭,三年困难时期,他的6个子女正在读书长身体,粮食定量不够吃,他从不伸手要平价粮,而是自己掏钱买议价米补充。他家的保姆张梅英说:“我在刘书记家8年,只看见有一次安厚农场一个干部给他送一颗西瓜,挨了批评,以后就没看到有人给他送礼。”
尚贤在平和工作多年,不管到哪里,唐诗、宋词常随身携带,精心研读,所作《春到大芹山》、《赞灵通十八女将》等诗词,热情讴歌平和人民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情调,曾在《人民日报》、《福建日报》上发表。
1965年7月,尚贤调任龙溪地委农工部部长,翌年8月调北京密云县任县委书记。1973年调大兴县任县委副书记,至1980年离休,1985年4月,因肝癌逝世于北京。
标签: 中国 | 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