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中有老街曰傅家巷,旧说乃因傅山的友人购得街中某院赠予傅山,傅山曾居住于此,故名。然而,史实并不是这样,傅家巷早在傅山出世之前,便已得名,所以称为傅家巷并闻名于太原府,乃与其曾祖傅朝宣及其三个儿子傅霖、傅震、傅霈,也就是傅山的祖父、叔祖,渊源颇深。傅霖——— 傅山的爷爷,便生于斯、长于斯、闻名于斯,与傅家巷万缕千丝。
傅霖,字应期,“傅氏三凤”之首。其祖籍大同,后迁忻州,再迁阳曲,以阳曲籍得功名。生于嘉靖十二年 (1533年),卒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史称,傅霖由其祖母养育,幼敏而好学,13岁为诸生 (秀才),20岁举于乡 (举人),30岁中进士,名在二甲,时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在其影响下,两个弟弟傅震、傅霈均榜名朝堂,为官作仕,飨名于乡,当时太原府城有牌楼“三凤”坊、“青云接武”坊,就是为表彰傅霖三兄弟而立。
傅霖在明嘉靖朝、隆庆朝、万历朝为官17载,累任寿州(今安徽寿县)知州、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同知、河南(省)及湖广(地辖今湖南、湖北)佥事、山东布政司参议,足迹遍布长江南北、渤海两翼。17年中,傅霖耿正清廉,秉公执事,敢于抗强,几遭艰险,政绩颇著,青史留名。知寿州3年,他“平田里,均马甲”,削减民负,整治地方劣绅,废弃敛收民脂的寿春驿和正阳巡检,“省浮费数千金”。把这些耗费用于 “修城郭、筑堤坝,办学堂”,深受乡民拥戴。朝廷闻悉后先升其大名府同知,继擢河南佥事,一时传名朝野。在河南佥事任上,傅霖减裁兵勇,与民休息,瓦解因官逼肚饥、铤而走险的“群盗”,疏流民归里使田,兵不刃血,安抚一方。仅用少数精兵,兵备战略要地睢陈(今河南睢县),一时民乱平息,地方肃清,颇得军民好评。朝廷见傅霖精于治事,通晓民情,遂迁任其难理多事之地湖广佥事,巡荆西道。
初到任上,天高皇帝远的湖广荆西道,在朝中权贵的遥控下,正以营建显陵(昭陵之误)为由,盘剥民财,费役万计,弄得民声鼎沸,怨声载道。傅霖以为此役过重,遂强抗此举,不畏高权、遭到权臣贵戚的诽谤与攻击,所谓官声深受影响。
万历二年(1574年),其母忽逝,噩耗传来,傅霖解职致仕,回籍奔丧。三年除服后(丧假期满),升任山东布政司参议,兵备辽海(今辽东半岛)。布政使,是明代“一省三司”主管行政的最高长官,下设左参政、右参议之职。傅霖既为参议,遂专司辽海兵备,与日渐崛起的女真努尔哈赤部对垒。是时,明王朝纲纪崩弛,军纪涣散,一战即溃,不能御边。女真部族常常侵扰东北边陲,掳掠边民,弄得辽海民不聊生,萧条凋蔽。傅霖到任后,力挽颓势,割除积弊,肃整军纪,置戍边同僚掣肘于不顾。虽逆忤上司,却使边军将士革面洗心,闻警向前,战斗力大增。在守备边疆抵抗女真部族入侵的征战中,三战三捷,均获大胜。傅霖治边严谨,长于遣将用兵,使南侵之敌为之震骇,避退二百余里,无敢南窥之心。他在辽海兵备任上两年,再“无亡矢遗镞之费”,边境肃然。也就在边敌既肃、边民稍安之际,傅霖却被心怀叵测、忌恨日深的同僚和上司以“拥兵拒调”、“抗上忤逆”之罪名弹劾、革职为民。
傅霖忠于职守、悉心于公,耿直无私,却被革职,悲愤向天,痛识官场龌龊,再无意仕途,遂不作申辩,归返故里,赋闲于太原。回归故乡后的傅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投之于民间,据地方志乘所载,“义举颇多”。万历十四年(1586年),“太原大荒,米珠薪桂,人至相食”。傅霖“解囊慨助,施粥百日,米费四百斛”,解民于倒悬,深受乡民推崇,“尚义”之名,大扬府州。万历二十九、三十两年,太原“复大饥,霖于小弥陀寺,焚火地炕收宿,贫人有病死者,施棺埋葬。复施粥,起冬月至来年熟乃止,活众数万。”“敦仁”之名,遐迩三晋通省,“闻及京师”。翻开史册,拜读霖举,直叫人夜不能寐。
在傅霖闲居太原期间,明廷多闻其义举,朝野皆知其贤名,遂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诏以原官起用”。待晋省官员奉诏请傅霖赴任时,他躺在床上称病,拒不接诏,拒不上任,不与帝诏妥协。他的这种羞与官场为伍的傲骨,深得官民钦佩,无疑对其孙傅山铮铮铁骨的养成,起到了示范作用。
依中国传统的堪舆学而言,太原自然地形西北高于东南,属“左痹不胜右”之势。所以万历《山西通志》说:“独龙稍不足,故文明不开;虎稍强,故其民挚悍。”只有在府城的“巽方”造塔,以“辅之不足”,才能开创文运,多出人才。于是,太原的绅民拟议在城东南五里的郝庄村南、向山之巅,建一座补辅地形不足的文峰塔,以改变太原地形之缺陷。是时,傅霖因数次为灾民慷慨解囊,赈济贫困,而且敢于抗旨拒官,视仕途为草芥,不负众望,遂被举荐为建文峰塔的“首事”。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傅霖不负众望;率众捐款,自己倾囊,在今双塔寺址,兴土动工,起建大塔,经过两三年的努力,终于建起了高高的文峰塔并永明寺,了却了太原人的心愿。这座文峰塔就是今双塔中位于东南的那座,而永明寺正是今永祚寺的初名。塔寺建成不久,年恰古稀的傅霖,在太原人众的敬仰声中,无病而终,终年70岁正。
时至今日,太原的父老乡亲,每当看到古老的塔身,每当忆及傅霖的业绩和善事,每当说起他的贤孙傅山,就会想起这位一生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尚义敦仁,进则兼利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的先者。他将永远载于太原的史册,受到太原人民的敬仰。
标签: 中国 | 山西 太原市 | 迎泽区 |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