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恕(1254~1331年),字宽甫,祖籍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其五世祖时迁居关中,遂为奉元路(治今西安市西北)人。他出身书香世家,聪明颖悟。青少年时,唯一爱好读书,日读数千言,孜孜不倦。13岁时,以熟通《书经》的优异成绩为本乡学校的第一名。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朝廷分设中书六部,选各地名士为官。陕西行省推举同恕到礼部任职,他却不愿为官。1312年,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皇帝位,拜他为国子司业,三次派使者召请,他皆不去。陕西行台侍御史赵世延,奏请在京兆设“鲁斋书院”,中书省当即提议让同恕主持书院教务,仁宗皇帝照准。四方传闻同恕学名,前来书院就读的学生超过千人。延祐初年,朝廷开科取士,同恕在京兆主持乡试,人人称他评判公道。延祐六年(1319)朝廷授他奉议大夫、太子左赞善,命他入京。同恕进京入东宫时,太子置酒迎接。他向太子献了书作,陈述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道理。第二年春英宗即皇帝即位,朝政被奸臣铁木迭儿把持,同恕不愿在朝,即以有病辞职西归长安。
同恕回长安后,继续从事教学。他尊奉孔、孟之道义,崇尚程、朱理学观点,力求学以致用。其讲授教人,善于诱导,使学生理解为至。他与名士萧关系密切,常在一起研究学问,同受关中文人崇拜。
文宗天历元年(1328),朝廷曾拜同恕为集贤侍读学士,他以年老拒绝入京。他的生活清贫,而藏书却达数万卷。至顺二年(1331)卒于家,终年79岁,赠翰林直学士,追封“京兆郡侯”。著作有《榘庵集》20卷。同恕传播儒家学说,对于融化蒙古贵族落后的部落意识和奴隶制残余思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标签: 中国 | 山西 万柏林区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