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西名人

王森 [公元1907年-2008年]

时间:2020-08-24 吕梁市浏览量:673

王森同志生平(1907-2008)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国务院参事王森同志,因病于2008年3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王森同志1907年12月16日出生在山西省临县碛口镇西头村。1925年参加五卅反帝革命运动,192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长期从事地下工作。曾担任中共汾阳县委第一任书记,山西特委汾阳、祁县、文水、孝义等县特派员,绥远临河县委第一任书记,宁夏特别支部书记,平津地区党的抗敌组织负责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贸易部国外贸易司亚洲处处长、中国进出口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首任经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丹麦王国特命全权大使、中国科学院六五一设计院临时党委副书记。1979年11月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1987年10月离休。
王森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老共产党员。从投身革命开始,无论是在-下身陷囹圄,面对敌人的酷刑折磨,还是在-中惨遭浩劫,家破人亡,他始终保持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王森同志的青少年时代,是军阀割踞、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黑暗年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壮大,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在汾阳铭义中学求学期间,他义无反顾地投入青年学生革命运动。在声势浩大的五卅反帝-中,他担任“沪案后援会”纠察队员,并多次接受党组织派遣,深入到碛口镇开展革命活动。1926年1月10日,王森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晋西北地区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同年,他受党组织派遣,筹建临县、孝义等地的党、团组织,积极发动当地青年学生和农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四•一二”政变后,一些人对革命前途丧失信心,而王森同志的革命意志却更加坚定。他临危受命,负责组建中共汾阳县委并担任第一任书记,带领党员群众坚持地下斗争。1927年底,他被捕入狱,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保护了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安全。1930年出狱后,王森同志接受党的指派,赴吕梁山区联络与组织失去联系的中共地下党员,恢复被敌人破坏的地方党组织,并担任与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的联络工作。他与同志们一道,建立新的秘密交通联络点,在临县碛口镇组建中共临县工委,为开展吕梁山区工农武装斗争做了大量工作。1932年春,王森同志接受上级党委指示,前往绥远河套地区开辟党的地下工作,组建中共临河县委,并担任第一任书记。在敌强我弱的恶劣环境中,王森同志将生命置之度外,坚持发动农民群众,发展党的 组织,组建革命武装队伍,与国民党 派及地方恶势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34年至1935年,王森同志奉命在宁夏及甘肃兰州、武威等地开辟党的工作,组建宁夏特别支部,并担任书记。从1936年到建国前夕,王森同志长期担任平津地下抗敌组织负责人,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带领战友们历尽艰险,出生入死,搜集了大量敌方情报,多次炸毁日军舰船、军火库,炸翻日军列车,英勇果敢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王森同志积极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在外经贸工作中、在政法战线上、在文学创作领域、在肩负外交使命远离祖国时,王森同志都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兢兢业业地工作,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本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共和国和我们党的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王森同志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此时他虽已七十高龄,但报效祖国和党的信念却老而弥坚。他坚决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真诚地与党外参事们交朋友,同他们肝胆相照,合作共事,积极参政咨询、建言献策。他多次前往新疆、甘肃、青海、内蒙、陕西等地的“老、少、边、穷”地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当地农、林、牧业发展情况,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提出了“关于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发展畜牧业生产”;“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工作”、“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的多项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作出了贡献。
离休后,王森同志一如既往地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及世界风云变幻。他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每天看新闻,了解时事,还先后写下了关于科教兴国,关于坚持抓经济建设,关于坚持讲学习、讲正气、讲政治,关于做好参事工作等方面的建议。他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在大事大非问题上,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满腔热情地对年轻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充分体现出老共产党员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鲜明的党性原则。
王森同志酷爱文学创作,一生笔耕不缀。出版了数十万字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如:《黄河上游的船夫》、《好难领的津贴》、反特小说《407号图纸》,电影文学作品《神.鬼.人》,评论《司徒雷登的真面目》等。他的回忆录《黄河九曲十八弯》、《从吕梁到平津》,记述了他传奇般的对敌斗争经历,充分展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感动和激励了无数的读者。
王森同志晚年的座右铭是:“珍惜生命,热爱世界,净化心灵,多做贡献。”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多年投身于“希望工程”行动,资助好学上进的青年学子。吕梁地区是革命老区,王森同志始终惦念着那片贫瘠的土地,惦念着曾经为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老区人民。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回乡期间,看到家乡尚未脱贫,学校资金短缺,教学设备简陋,忧心如焚,毅然将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数万元积蓄全部捐赠给母校碛口中学作为奖学基金。此后直至他去世前,十多年来,他每月除给自己留下最基本的生活费外,将自己的所有收入,包括稿酬、组织上颁发的奖金、赠送的慰问金全部寄给该校,以补充奖学基金。他还陆续将1500多册藏书捐赠给了该校。王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机关的全体干部职工以及他家乡的人民群众深受感动,也激励着莘莘学子为报效祖国而更加勤奋地学习。
王森同志一生始终保持了刚直不阿、克勤克俭、淡泊名利、廉洁自律的高风亮节,忠实实践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入党誓言。早在青年时代,他就毅然放弃了接受外国教会资助到燕京大学及国外留学的机会,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1931年冬,组织决定派送他去苏联学习,但由于路费短缺,错过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对于这些他泰然处之,无怨无悔。建国后,他在政法战线工作期间,遇上“胡风-集团”案件压顶,王森同志不肯违背事实,昧着良心冤枉那些爱党爱国的知识分子,宁可弃官从文,当了一名专业作家。1958年,在北京市文联任专业作家期间,他又主动放弃了固定工资。“-”中,他被长期关押,备受摧残,与他相依相伴的夫人惨遭破孩致死,他唯一的女儿因受牵连,下放到雁北劳动。尽管遭受如此残酷的打击,他也从未动摇过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党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个人的要求。平日粗茶淡饭,生活极为简朴,真正做到了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他临终留下遗言,丧事从简,不举行告别仪式;遗体捐献给北京医院作病理解剖。
党和政府多次给予王森同志褒奖和表彰。1990至1996年,他先后三次被国务院办公厅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1年6月26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授予王森同志1996至2000年度“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王森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无愧于优秀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荣称号!王森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党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同志。我们在无限悲痛中深切地缅怀王森同志。我们要在王森同志崇高的革命精神激励下,在新世纪、新阶段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新贡献。

标签: 中国 |  山西 吕梁市 | 临县 |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