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西名人

郭崇韬 [公元865年-926年]

时间:2020-08-24 忻州市浏览量:333

郭崇韬(865年-926年),中国后唐名将、谋臣。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初为唐朝昭义节度使李克修亲信,后归河东晋王李克用,用为典谒,能临机应对。李存勖嗣晋王位,对其才干尤为器重,任中门使,参管机要。他认为应乘连败梁军的声威,迅速挫其前锋。李存勖采纳其建议,大败契丹军,收复成德镇。三年四月,李存勖称帝后,他任兵部尚书、枢密使。三年,为招讨使,协助魏王李继岌伐蜀,总管军政。文武兼施,书檄先行,大军后进,所至不战而降,70日灭蜀。郭崇韬遇事切谏,为朝廷献策,曾奏时务利害25条。他素疾宦官,因而遭其诬陷,四年正月在蜀被杀。
人物生平
李克用的干将
郭崇韬,字安时,代州(今山西代县)人,最初在李克修手下效力,李克修死后,他又到了李克用身边,此后就一直是李克用的近臣。郭崇韬做事以干练、清廉著称,而且遇事机警,应对从容,到后唐庄宗李存勖继承王位后对他更是器重,任命为中门副使,和孟知祥、李绍宏一起参与机要事务。不久,李绍宏到幽州任职,孟知祥也向李存勖请求到地方任职,因为以前的中门使有两个虽然忠诚但却被治罪杀死。孟知祥害怕步他们的后尘,就请求外任,而且还派他的妻子去哭请太后恩准。李存勖让孟知祥推举人来代替他,孟知祥便推荐了郭崇韬,从此,郭崇韬专掌机要事务,跟从李存勖到处征战,勤勤恳恳毫无怨言。
这一年,郭崇韬随李存勖征讨镇州的张文礼,契丹借口援救镇州,出兵进犯,到了新乐(今河北新乐),晋军将士见契丹大兵压境,非常恐慌,众将纷纷要求退还魏州,李存勖犹豫不定,郭崇韬则对李存勖说:“阿保机这次领兵南下,并非为了救镇州,而是冲着财物而来,如果前锋被打败,肯定会退兵的。何况我们刚胜梁军,威震北方,士气也正旺盛,应该趁此良机驱逐契丹兵,必会大捷!”李存勖听从了郭崇韬的意见,挥师北进与契丹军队交锋,果然取得了胜利。
爱读书的武将
郭崇韬不仅在军事上有谋略,他还非常喜欢读书。在镇州攻下以后,李存勖派他去验收镇州的府库,有人用珍宝向他行贿,他一概回绝。最后只是买了些书籍而已。他和其他的将领不同,不是贪求财物,而是对书籍感兴趣,因为书中可以学到很多治国之道和军事谋略。
李存勖称帝后,郭崇韬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和枢密使。当时,李存勖正和梁军对阵黄河两岸,卫州(今河南汲县)刚被梁军夺占,形势对晋军非常不利,而且,梁末帝朱友贞刚刚听从了敬翔的建议任命有谋略的大将王彦章为统帅,战局成胶着状态。王彦章在攻克德胜南城后,又顺黄河东进直取李存勖坚守的杨刘,战争空前激烈。众将以为这次灭后梁又是无功而返了,等到李存勖被围杨刘,登城四望无计可施的时候,郭崇韬分析局势并献计安慰李存勖:“敌人攻杨刘阻断了我们的通道,目的是为了取郓州,如果我们再不突围南下,去救李嗣源,那胜负就很难预料。臣请领兵去南岸再建立一个渡口,以通兵援救郓州。但王彦章得知后肯定会来阻止,所以请陛下招募敢死队,每日去挑战,牵制敌人,如果三四天不受干扰,则新垒必成,到那时再两面夹击,就可胜利在望了。”郭崇韬率领上万人夜里渡河南下,连夜修筑工事,保护新渡口,昼夜不停,郭崇韬亲临指挥,忘记了疲劳,在行军床上打个盹时忽然觉得裤子里很凉,亲兵一看,却是一条蛇,当时紧急的军情竟使他劳累到这种程度。三天之后,梁军果然来攻打他们,城垒因为刚刚建成,还不稳固,王彦章督阵猛攻不止。郭崇韬身先士卒,四面奔波指挥抵抗,哪里有险情他就到哪里去,城垒有几次几乎要被攻陷了,幸好李存勖又率兵来支援,梁军这才退走,杨刘之围最终以晋军取胜结束。这一仗,郭崇韬的计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其过人的谋略由此可见一斑。
大谋略灭后梁
然而,这仅是一个小的战斗,并没有使整个战役有根本的转变。不久,梁将康延孝投降了李存勖,郭崇韬将他请进自己的寝室,了解梁军的内部情况,康延孝说:“梁军近期将要四路出兵,来攻打我们。”李存勖知道后又很忧虑,召集众将商议对策,宣徽使李绍宏建议放弃郓州,和后梁讲和,交换后梁攻占的卫州,以黄河为界,等到以后再寻机南下灭梁。”李存勖听了很不高兴,但自己又没有好对策,说了一句“这样我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便独自回到账中躺下,然后又让人把郭崇韬找来问计。郭崇韬已经胸有成竹,他对李存勖全盘托出了自己已考虑成熟的灭梁战略计划:“陛下转战辛劳已经有十五年之久了,不梳头不洗脸的时候不知有多少,目的就是为国为家报仇雪恨。现在陛下已经称帝登基,黄河以北的黎民百姓也都盼望着早一天能平定天下。今天刚得到一个郓州就不能坚守,有人想要放弃,以后又怎么能守住一个广阔的中原呢?将领如果万一有变,谁为陛下守卫黄河沿岸?我已经问过了康延孝,了解了后梁军队的全部情况,日夜筹划,现已考虑成熟。我们成败的关键就在今年,现在后梁军队的精锐都交给了段凝指挥,屯驻于我们的南面,又决黄河自守,想阻止我们在东面用兵袭击他们的首都,所以他们以为胜券在握,防备不严。又派王彦章进逼郓州,意图是期望我们的内部发生叛乱,他们好趁机进攻。但据臣判断,这个段凝毫无将帅之才,只是一个无勇无谋攀附权贵的小人,在战场上根本就不能临机应变,他之所以代替王彦章而为主帅,并不是因为他的才干,而是凭投机而得到的,对他不用害怕。段凝陈兵在我们的南方,就是想牵制我们,臣认为可以派兵把守魏州,应付段凝,然后再坚守杨刘,陛下自己亲自率领精锐骑兵长驱直入,日夜兼程奇袭敌人的老巢,降将说汴州没什么军队守卫,肯定会望风而降。如果成功,俘虏后梁的皇帝,梁军自然会倒戈投向我方,半月之间天下必然平定。如果不用此计,臣恐怕难以预料后果了。因为今年秋天收成不好,军粮才够用半个月的。所以陛下现在当机立断就能一举成功,否则后果难测。帝王做事顺应天时,必有神灵保佑。望陛下果断行事!”
李存勖听了郭崇韬这一番话,一下子站了起来,兴奋地说:“你的话正合我意,大丈夫胜则为王,败了也不过是当个俘虏,大计定了!”然后李存勖下令军中,家属全部送回魏州,他将皇后和儿子也一起送走,洒泪而别。李存勖领兵从杨刘渡河,一路战无不胜,活捉王彦章,夺汴州灭后梁,再迫使段凝投降。郭崇韬的灭梁战略不到十天便取得了全面成功。
由于灭梁建立首功,郭崇韬被任命为镇州和冀州节度使,进封为赵国公,还获赐铁券,可以免除十死。郭崇韬因此在后唐朝廷上下威望大增,文臣武将对他都很佩服。灭梁初期,稍微收取了一些财物,亲友有的提醒他,郭崇韬则说:“我职务显要,俸禄和赏赐巨万,这点东西根本没放在眼里,但是后梁却是贿赂成风,现在后梁已亡,旧将刚刚投奔过来,如果坚决拒绝,那他们心里就会不安,我本无私心,东西放在我这里,就等于公库,用时我会献出来的。”果然,在李存勖举行郊礼的时候,郭崇韬把家产如数贡献出来,用以赏赐众将和大臣们。郭崇韬虽然心底无私,但这种做法却不太好,以后他就是吃了这个亏,被人诬陷-纳贿,终于蒙冤被杀。
劝谏李存勖
在李存勖的身边任职,郭崇韬尽职尽责,对李存勖不对的地方敢于进谏。有近臣劝李存勖用各地的贡物作为内库,珍宝堆积如山,而国库却经常不足。郭崇韬奏请出内库财物贴补国库,李存勖沉吟半天还是舍不得。当时天下已经基本平定,李存勖逐渐奢侈起来,洛阳内的宫殿建筑颇多,宦官又常在身边奉承献媚,以求得恩宠,有谣言说宫中夜里见到了鬼魂,而且许多宦官都这么说,李存勖就害怕了,问宦官们怎么办,他们便对李存勖说:“原来的长安城中三宫六院嫔妃和宫人侍从们将近万人,宫殿和房舍里都住着人,而现在宫室之中大半空着,鬼神喜欢幽静的地方,这很正常,没什么奇怪的。”李存勖被他们蒙骗,赶忙让他们四处去选招宫人,连优良都不看,这些宦官就将他们弄进了宫中。后来,有一年的夏天很热,人们难以忍受,李存勖更是到处找避暑的地方,他常选择高楼避暑,都不如意。宦官就说:“现在大内的楼观,还不及昔日长安的大臣家的高,旧日有大明和兴庆两宫,楼观达数百之多,都是雕梁画栋,高得指云蔽日,自然就凉快了,而现在陛下的皇宫却没什么遮挡烈日的高楼,所以纳凉才没有地方。”李存勖听了,不服气地说:“朕现在富有天下,怎么能连一座高楼也建不起呢?”他马上命人建造,但又怕郭崇韬进谏劝止,便派人对郭崇韬说:“今年酷热难忍,朕原来在黄河边上和敌人对垒时,行宫里也是湿热,但那时却不感到很热,竟像乘凉一般,现在安然居于深宫,却不能忍受暑热,为什么呢?”李存勖这是故意说给郭崇韬听的,希望郭崇韬说出让他修宫殿的话来,但郭崇韬却对他说:“陛下昔日在战场上时,后梁未平,由于陛下废寝忘食,心在战事,所以不管是酷暑和严寒,都不在意。现在天下一定,中原无事,所以经常吃喝享受,没什么牵挂,到了夏季,纵使高楼有百尺,宫殿有九重,也不能忘掉酷热。希望陛下能常想着当初艰难创业时的情况,那么今天的暑热就可以变成凉爽了。”李存勖听了,说不出话来,他没有想到郭崇韬会装糊涂,给他来这不软不硬的一手。但李存勖还是听凭宦官们去建造高楼,郭崇韬知道了,又奏道:“宫内大兴土木,浪费财物,而有的地方却闹灾害,百姓吃不饱肚子,臣乞请停建。”李存勖不听。
耍权术种下祸根
郭崇韬虽然忠贞不二,但他为了自己的权力,也是想办法排挤他人。为完全控制枢密院的大权,他让一个比他年轻的宦官张居翰和他一起担任枢密使,而让曾经在他之上的李绍宏做宣徽使,这使李绍宏怀恨在心,纠集其他宦官对他攻击,郭崇韬渐渐树立了政敌,自己也开始走向死路。
郭崇韬也很明白自己权势过重会招来祸端,他对儿子们说:“我辅佐陛下,得罪了许多人,常为他们所诬陷,我想避开,去地方做官,免得以后大祸临头。”
他的儿子郭廷说却反对他这么做:“大人功名到现在这个地步,一旦无权,就等于是神龙离开了水,必为蝼蚁所制,大人还是考虑其他办法吧。”
这时,有一个属下献计道:“现在您功高盖世,虽然有小人陷害,也不能离间您和陛下的关系。为今之计,应该力辞官职,陛下肯定不许,这样便会堵住小人之口,不会再说您贪图权势。然后,再趁现在皇后未立之机,上奏立刘氏为后,迎合陛下之心,到时不但陛下高兴,刘氏也会感激你的,内宫有刘氏撑腰,外有陛下为您做主,谁会对您怎么样呢?”
郭崇韬听了,非常赞同,便照计行事。他三次上奏折坚决要求辞去枢密使的职务,李存勖每次都安慰他,没有同意。郭崇韬又进行第二步,密奏李存勖,请立刘氏为皇后,然后又上奏章列举当今应当做的二十五项大事,都是很切合实际的,有的是一些便民得人心的措施。然后,又坚决辞去他所兼任的节度使的职务,李存勖准许了。郭崇韬这些措施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刘氏被立为皇后,李存勖和刘氏都很高兴,二十五条大事也说明郭崇韬在治国方面确实很有才干,而且以后李存勖确实很多都照办了,对治理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郭崇韬还是常被宦官和伶人们诽谤诬陷,郭崇韬一直在寻找更好的脱身避祸之计。河南有一个县令叫罗贯,人很正直,由于秉公执法而得罪了宦官和河南尹张全义,张全义又在他的义女刘皇后面前诬陷他,宦官也在李存勖的耳边说他的坏话,郭崇韬明知罗贯冤枉,极力为他排解,而李存勖竟然听信谗言,将罗贯斩首示众,为不让郭崇韬劝止,李存勖竟自己将宫殿门关上,不让他进去。
蜀中错走进绝路
机会终于来了,到蜀0使的人回来报告说那里的政治非常腐败,可以趁势攻取,李存勖就动了心,和郭崇韬商议进讨之事,在大将的人选上,本来应该是当时任诸道兵马总管李嗣源,但郭崇韬认为这是个很好的立大功的机会,有了大的战功,便可以制约那些排挤他的宦官了。于是他对李存勖说:“契丹经常侵犯我国边界,全仗总管李嗣源来抵挡保护边疆。臣以为您的儿子德望很高,但应该再立战功以服众人。而且按照旧例,由亲王为元帅掌握讨伐兵权,一可以助士气二可以威慑敌人,这样取胜也就不难了。”李存勖对自己的儿子李继岌很是宠爱,但还是推让一番:“小儿年幼,怎么能独自领兵呢?爱卿选择一个副将辅佐他吧。”郭崇韬一直没有提供人选,他的目的是让李存勖选自己,那他便可以去征讨蜀中,立功自保了。李存勖明白后便对郭崇韬说:“副将还是爱卿当最好。”君臣之间在这件事上配合得很默契。最后由李继岌任都统,郭崇韬任招讨使,出兵攻打蜀国。
临出兵时郭崇韬还对李存勖推荐了以后蜀中统帅的人选,以表忠心:“臣本无才,勉强当此重任,凭陛下在四海的威望和众将士的舍死苦战,这次肯定会得胜还师。如果以后选人治理蜀中,就用孟知祥吧,他忠信而且有谋略,朝中如果缺人辅佐,张宪、李琪和崔居俭都可以重用。”李存勖点头答应,还专门设酒宴为众将送行。
郭崇韬的军事谋略确实非同一般,为慎重行事,确保成功,他充分利用了《孙子兵法》中“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战略原则,派兵先去攻占凤州(今陕西凤县),凤州守兵不战而降,郭崇韬得到大批粮食和兵员八千。而且这样也确保了万一退兵时的归路畅通,以免被敌人截断后路,腹背受敌。接着,郭崇韬又出兵迫使三泉(今四川广元东北)等地归降,充分补充了以后所需的军事物资。此后,军事攻城略地异常顺利,前蜀政权在短短70天的时间里便被灭亡,前蜀后主王衍也投降了。历史竟如此相似,三国时期蜀国也是被北方的魏国灭亡,而且阿斗也是投降了。历史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蜀地先乱而后治,这个地方很富庶但军事力量不行,一旦有北方的军队大举进攻,就很难防御了,诸葛亮经常出兵北进,其实也是一种以攻为守的策略,但时间一长,君臣安于享乐,这个地方就很难再守住了。
立战功却少智谋
前蜀灭掉之后,郭崇韬的命运并没有好转,反而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了。由于灭蜀基本上是他一个人在谋划指挥,军事战略就不用说了,就是平定之后所有的政事也是郭崇韬来管理,旧将的招抚,官吏的设置,军队与朝廷的奏报往来都是经他之手,而李存勖的儿子魏王李继岌却被冷落了。李继岌并没有什么野心,再加上年轻,所以和郭崇韬也没什么冲突。但李继岌身边的宦官们却是一帮贪财的小人,见郭崇韬的门前车水马龙,送礼巴结的人络绎不绝,自己却没有机会捞到一点油水,就千方百计地在李继岌面前挑拨是非,陷害郭崇韬。
郭崇韬本人的做法也有些不太注意,他毫不避讳地住进了降将王宗弼的家里,王宗弼也是个钻营的小人,前蜀后主王衍投降后,王宗弼便将宫中的珍宝财物全部弄到自己的家里,等郭崇韬到了后,他便挑选王衍的姬妾和珍宝供奉郭崇韬,然后请求郭崇韬任命他为蜀地镇守长官,郭崇韬答应保举他,其实这也是为了安抚他这样的降将,因为郭崇韬出兵之前已经向李存勖推荐了孟知祥。在前蜀投降之初,魏王李继岌派人向王衍要犒赏军队的钱,王衍却推托不交,使李继岌非常生气。和后来其他的事比较一下,不难发现这其实也是宦官们想捞钱的一个借口。等魏王进城之后,治他的不忠之罪,将他和儿子一同斩首,这件事使郭崇韬和李继岌开始产生了矛盾。而且,王衍在向郭崇韬请求蜀地长官的同时,又联合其他人写-,要求郭崇韬为蜀地长官,李继岌看后,对郭崇韬说:“皇上最器重您了,怎么会让元老功臣留在边远之地呢?况且我也没有权力做主。”宦官李从袭却拿这件事大做文章:“郭公在收蜀地旧将的人心,图谋不轨,大王要时刻防备才是。”在宦官的挑拨下,李继岌和郭崇韬的矛盾逐渐加深。
李从袭这时派宦官向延嗣带诏书到达蜀地,命郭崇韬班师回朝,但郭崇韬在向延嗣到的时候没有按照礼节去郊外迎接,可能是因为他平时就对宦官有矛盾吧,但这正好给宦官们诬陷他制造了借口,如果郭崇韬考虑周全一些,即使做些表面文章,装装讨好的样子,也不会最后落个父子几个被杀的悲剧性的结局。向延嗣对郭崇韬没有迎接他气愤不已,李从袭也趁机对他说:“魏王贵为太子,但郭公却独掌大权,不把魏王放在眼里。昨天刚令人向魏王请求自己做蜀地的长官,他的儿子郭廷诲更是拥众来往,狂妄至极,穿戴做派像王爷一样。和蜀中的豪富奸人们整天狎记作乐,不分昼夜。军中的将领也全是郭崇韬-的,魏王一人没什么力量制约自保,万一命郭崇韬班师,恐怕会生祸乱,那我们就不知陈尸暴骨于何处了。”说完,两人相对流泪。向延嗣回去之后,更是添油加醋地挑拨一番,吓得刘皇后哭着请求李从袭想办法保全儿子李继岌。李存勖又看了看蜀地的报告书,不满地说:“人们都说蜀地金银珠宝不计其数,怎么蜀地进奉的这么少呢?”向延嗣趁机说道:“臣问过很多蜀人,都说蜀地的珍宝都进了郭崇韬的府内,还说郭崇韬捞到黄金上万两,白银四十万两,名马有一千匹,还有王衍的美姬六十,乐工一百犀玉宝带一百条。他的儿子郭廷诲也有金银十万两之多,绝色的艺记七十,其他的财物也是应有尽有。而魏王府却只得到几匹马而已。”李存勖最初听说郭崇韬想要留在蜀地时便有点不快,现在又听说他把蜀地所有的珍宝艺记和乐工都弄进自己的府里,不由得怒容满面。马上命宦官马彦圭火速赶往蜀地去调查郭崇韬是否班师,如班师则已,假如有意推迟逗留,就和李继岌除掉他。马彦圭估计也和其他宦官一样对郭崇韬素有矛盾,便阴险地到刘皇后那里说:“祸乱如果发生,就在瞬间,怎么会有时间在数千里之外再请求圣上降旨呢?”刘皇后一听就慌了,又去找李存勖说,李存勖这时还没有昏庸到透顶的地步,他说:“还没有了解事情的-,怎么能下明确的命令呢.”这个误国的刘皇后见李存勖不肯下令杀郭崇韬,便自己写了一道教令(皇后的命令叫教令),让马彦圭交给李继岌,让他先动手杀掉郭崇韬。
郭崇韬班师稍微迟了一些,这并不是因为他有异心,而是蜀地刚刚平定,山林之中盗贼很多,而孟知祥又没有到任,郭崇韬便派将分路去招抚各地,他怕一旦班师之后,地方会再发生混乱,没想到这给马彦圭当成了借口。
死于宦官之手
马彦圭到达后,郭崇韬已经定下了出发班师的日期,而且安排了留守等待孟知祥到任的将领。部署完了的时候,灾难也就来临了。马彦圭交给李继岌刘皇后的教令,李继岌说:“军队将发,郭公又没有其他过错,我怎么能做这种负心之事?你不要再说了!”李从袭等人痛哭流涕地说:“圣上既然有口谕,大王如果不当机立断,万一中途机密泄露,我们就没命了。”李继岌说:“圣上没有正式诏书,单凭皇后的教令怎么能杀朝廷大臣!”李从袭见李继岌不肯听从,又故意制造事端使郭崇韬得罪李继岌,然后再进行挑拨,李继岌毕竟年轻没有经验,不由得就站在了他们一边。第二天早晨,李从袭以李继岌的名义召郭崇韬议事,李继岌则上楼躲开,等郭崇韬进来后,左右的伏兵出来用锤打死了郭崇韬。他的五个儿子也被杀,其中两个死在蜀地,另外三个被杀于其他地方,家产被全部没收。等到后唐明宗继位后,才下诏让郭崇韬归葬故乡,赐还太原的旧有家产。
人物评价
综观郭崇韬的一生,可以说他是个悲剧式的人物。对于李克用和李从袭父子他忠贞无二,而且屡建奇功,其他人难有比过他的,西平蜀地,他更是功高盖世。但他非但没有因此而制约住和他做对的宦官,反而死于宦官之手。分析一下原因,在郭崇韬方面也有很多教训。
郭崇韬本人有不少缺点,一是没有远大而周全的谋略,虽然临机能果断行事,但这只能在军事方面有用,用在政治和为人处世,特别是和那些受阉割性情和一般人不同而且又喜欢听些好话的宦官们相处,郭崇韬的军人性格就显得有些不足了,再加上他说话直来直去,丝毫没有顾忌,更是得罪了许多人,尤其是宦官。例如,他在进军蜀地的时候,就对李继岌说:“蜀地平定之后,大王就是太子了,等到将来登基后,最好全部除去宦官,优遇士族,不单单是罢黜宦官,就连骟过的马也不要骑。”宦官们因此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就算张承业这样忠贞的人还活着,也不会原谅郭崇韬说的这种不负责任有些侮辱性的话。
郭崇韬的第二个缺点就是气量狭窄,容不下人,在他功高权重的时候,任意排挤他人,不知道尽量团结一些人,共同对付那些小人或者弄权的宦官,结果使自己孤立无援。在郭崇韬权倾朝野的时候,有些钻营的小人就千方百计地巴结他,郭崇韬不辨优劣,竟不由地与之同流合污。他的同事豆卢革向他献媚说:“汾阳王郭子仪是代北人,后来迁移到华阴,侍中大人您世代在雁门,和汾阳王大概有些关系吧。”郭崇韬就顺水推舟地说:“乱世之中家谱不幸丢失,先人们常汾阳王是我们四世之祖。”豆卢革接着说:“难怪大人如此英武多谋,原来是汾阳王的后代。”从此,郭崇韬就以郭子仪的子孙自居。郭子仪是唐朝著名的大将,也是功高盖世,为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郭崇韬这样妄自攀比0,说明他的虚荣心也很大。他这样也就算了,郭崇韬却要求别人也要有高的门第才能做高官。他派人审查-们的门第,一旦发现门第不高,轻的革职,重的还要治罪。从而得罪了一大批出身低下的-。有旧功臣要求升职,他便溜酸溜溜地说:“我非常了解你,知道你很有才干,但可惜门第有点低,我不敢提拔你,否则就要让名流耻笑了。”由于以门第看人,郭崇韬丧失了一些旧臣的支持,再加上他的排挤,更是没有人站在他这一边。
郭崇韬的第三个缺点是粗鲁而刚愎自用。他遇事沉不住气,既不知道前人的成败经验与教训,不能拿来借鉴,又不知道权衡研究当时的实际情况,只知凭义气用事,像对李继岌所说的轻蔑宦官的话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样看来,郭崇韬已经是很孤立了,在宦官对他发动致命攻击的时候,没有人出来为他这个“名流”说情以化解灾难。所以史书上说,虽然李存勖晚年被小人们包围而昏庸起来,致使功臣不能善终,但郭崇韬也是自己给自己招来了祸端。郭崇韬的一生总的来说,立功有才干,但保身无良策,还有他的那些缺点,也使明白人不愿给他指点迷津,致使他只有听从属下的下策,奏请立刘氏这样尖刻而不知报恩的妇人当皇后,最后竟以怨报德,听信小人谗言,亲手害死朝廷重臣。郭崇韬死后,李存勖夫妇也没有得到善终,这也许又是上天对这对天子夫妇的惩罚吧。在冤杀郭崇韬后,李存勖也没有追究刘皇后,两人还是一起贪财误国,李存勖又冤杀了功臣朱从谦,使得大臣和将领们人人自危,等到魏州兵发动兵变后,李嗣源最后得到皇位,而李存勖却死于乱军之中,刘皇后也没有逃脱制裁,想当尼姑也不行,李嗣源还是派人将她处死了。最后,魏王李继岌也受到连累,在事实上承担了冤杀郭崇韬的责任:他在回来的路上听说洛阳发生兵变就领兵西撤,却被阴险的宦官李从袭杀害了。

标签: 中国 |  山西 忻州市 | 代县 | 五代十国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