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封(735年—800年),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寓居兖州。唐代中期著名大将,于家族子弟中排行十三 。少喜文章,慷慨尚武,能文能武,常以武功自许。建封少好属文,慷慨负气。有《张建封集》,已佚。《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补收2句。
张建封的父亲就是勇杀叛将李廷伟的张玠。张建封自幼受父亲影响,胸怀大志,关心时事,又喜欢读书,能作不错的文章。杜甫晚年有赠张建封的诗,称他是“故人之子”,说明在杜甫居兖州时和张玠有过交往。
张建封在年轻时候到了南方。27岁时,他成功地处理了当时常州乱民聚众闹事的事件。他知道所谓乱民其实是饥民,于是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了他们中间,推心置腹,化解矛盾,劝他们重回乡田,结果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流血事件。从此他的名声渐渐传开。有几个官僚军阀如令狐彰、刘晏、马燧等,都或延揽他为幕宾,或授他以官职。最后由马燧向朝廷举荐,张建封被任命为寿州刺史。
783年(建中四年),发生了淮西节使李希烈的叛乱事件。李希烈自称楚帝,他勾结了驻江都的淮南节度使陈少游,计划先攻下寿州,再趋江都,然后揭起反唐大旗。李希烈派了部将杨丰携带着伪敕书去游说张建封,说只要他归附李希烈,献出寿州,将封以高官。这时恰巧有唐朝廷的使者也到了寿州。张建封当使者的面公布了李希烈的伪敕书,还揭露了陈少游的叛逆行为,斩了杨丰。朝廷看他忠心耿耿,授他任濠寿泸三州都团练观察使。张建封亲率将士修城浚池,抚绥百姓,治械练兵以迎故。李希烈几次派悍将劲卒攻打寿州,均被击退。
后来,朝廷又任张建封为徐州刺史,又升为滁泗濠节度使。徐州是江淮漕运枢纽、军事要地,位置重要。张建封守徐州十余年,纪律严明,威望崇高,使徐州成为当时著名雄镇。
791年(贞元七年),朝造为他进位御史大夫、检校礼部尚书。检校左仆射,被称为功勋卓著的中兴名将。
797年(贞元十三年),张建封进京觐见皇帝。德宗赐诗给他,还将自己使用多年的马鞭赐给他。说“卿忠贞节义岁寒不移,此鞭联久执用,故以赐卿,表卿忠贞也”。充分表现了皇帝对他的依赖。
有一次张建封在京城遇到一件令他震惊的事情。一贫苦农民以驴驮柴进城出售,皇宫中的宦官以八尺绢的价钱买下了柴;又向卖柴者索要“门户钱”,卖柴者只得把绢又给了宦官。但宦官又令卖柴者用驴把柴送进皇宫。卖柴的农民知道宫中一定会扣留他的驴,便大哭道:“我的父母还在等我卖柴买米下锅,现在柴已白送,如果驴再失去,我只有死路一条了!”张建封知道,这就是有名的“宫市”,是京城久禁不绝的一大祸患。他于是在朝见皇帝时郑重地提出要求取消宫市。他的意见当然未必能有效,但从这事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同情贫苦百姓,敢于为民请命的人。
张建封在66岁时卒于徐州任上,获赠司徒(一作司空)。当时的徐州通判郑通为留后。他怕兵士们乘机作乱,打算引别的军队入城为援。不料消息泄漏,五六千士兵大怒,包围了衙署,杀了郑通,要求朝廷委张建封的儿子张愔为留后。朝廷起初不同意,派军队到徐州镇压,一战而官兵大败。朝廷只好授张愔为徐州刺史、节度使。张愔在徐州任职七年,政声很好。最后自己上表要求解职,朝廷乃拜他为兵部尚书,在他离开徐州到京上任时,途中得病而卒。
标签: 中国 | 河南 南阳市 | 邓州市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