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名人

陈青云 

时间:2020-08-24 浏览量:282

陈青云(生卒不详),字从龙,新安城关后峪人。清道光年间新安名医,他研制的“小丸药”流传至今,远销数省。
陈青云出身于中医世家,他刻苦钻研,工于歧黄,尤精痘疹。以医德高尚、医道精湛闻名遐迩。一生悬壶济世,救人无以计数。
民间曾流传着亿起死回生的故事:有一天,他出诊归来,迎面走来一家办丧事的,前面抬着一口白茬棺材,后面跟着一群人痛哭流涕。人群过后,他无意间发现棺材抬过的路上有斑斑鲜血。他马上意识到棺内之人可能还有救,便扭头追上前去,大喊停下。这群人很是惊讶,忙问何故,他说明情况,并询问死者是何人,因何故而亡?原来,亡者系难产少妇,当时人称为凶丧、热丧,便急急忙忙去埋葬。他解释道:“若死亡之人,焉能滴出鲜血,请赶快开棺木,此人可能还有救。”众人大喜,忙打开棺材,他经过仔细察看。发现妇人尚有微弱的气息,入棺前只是因失血而出现的昏死现象。他遂将随身携带的“回阳救魂丹”送入妇人口中,不一会儿,奇迹果然出现,病人面色渐渐红润,脉搏也逐渐有力。过了一会儿,少妇慢慢的睁开了双眼。这家人转悲为喜,对他感激万分。他治病救人,起死回生的消息不胫而走,四方患者纷纷慕名而来。
陈青云之子陈禄存,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也医术精湛。他们父子俩的足迹遍及豫、晋、陕、甘、宁以及青海、新缰等边远地区。在长期的行医生涯中,他发现这些地区,由于气候影响、生活习惯以及饮食水质等诸多原因,以致胃病多发,究其原因多为食积停滞,导致消化不良、面黄肌瘦、体弱多病,患病者尤以老人、儿童为多。他经过反复的潜心研穵,筛选药物,并反复临床观察,于清咸丰十年(1860)研制出了“理气化滞丸”又名“消食丸”、“小丸药”。因疗效显著,经济实惠,一经传世便深受百姓青睐。
该药问世至今已传六代二百余年,且久盛不衰,越传越广。新安民间流传着“食有积,上后峪”“新安小丸药,大人小孩都能喝”的说法,足以说明消食丸在百姓心目中的影响。
陈青云善良仁慈,他看到县城周围不少盲人或丧失劳动能力以及一些生活无依无靠的流浪人群,便产生了恻隐之心,他决定消食丸对这些-予以微利批发,优先供货,本地的人可以代销,批销,外地人可以邮购等便民优惠措施,此善举一经推出,便受到了残疾人的一致好评,并以此作为谋生和维持生计的一种营生。不少外地的盲人也蜂涌而至,他将这种优惠善行列入家规,世代传承。所以直到今日卖消食丸的多为失明之人及残疾人的奇特现象。
陈青云医德高尚,是与他家传医学“五诫”分不开的。这“五诫”是:
一日:正人品。谓人品者,人生之大节也。存之则为君子,失之则为小人,人禽之界于此攸分,况为医者,何人不见,何人不闻,即少妇闺秀,不轻与人一见者,独不避医;疾痛病痒,不肯令他人闻者,独不避医。是医者之视医不啻其父母也,而为医者不以己之子女视之可乎,乃如之人不可混入医林。
二日:慎口过。谓医者,无地不往,无物不见,况痘症一科,谨避风寒,不出闺闼,儿童、幼小不离乳哺,其父母心又烦乱,不及谨慎者十居八九,须视人之失如已之失,掩人之丑,不但不可对人言,即暗嘲之念,亦不可有,诚能如是,方为君子。
三日:勿爱利。谓利者人生之大欲,非坏心术,使机关不易得也,轻则乘机重索,重必行病冶病计得一分利息,使得一分机关,坏得一分心术,积得一分孽障,勿论天理不容,应亦良心难昧,况痘之危险,急于星火,拯溺救焚,不是过也,尚暇与人争多寡,较分毫,迁延耽搁,以误人之性命乎。此等怀惠之小人,不足以语此道。
四日:无惜名。谓医者易也,所以易安而为安也,顺症自不必治,逆症也不可治,惟险之下症,治之未必即生,不治必至于死。医者惜名,将使与逆为邻之症,百无一生矣,世亦何贵乎医哉!人识有大小,技分高下,知之不可不治,不知可不妄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可强不知为知,以误人之性命,况不知必不能治,总极力承担而收功无自能解。嘲于众人之口乎!反不如直言不隐者,之犹可共信也。
五日:慎粗率。谓粗率之心,凡事不可有,而医为甚盖以他事错误,尚有补救之时,医人失手断无还生之日也。想人有子女,其父母能恩养之不能医治之,逐将娇生惯养之儿双手而托命于医,生杀予夺,医者操之。其父母且不能自主,医者之责任顾不重乎哉!使于此而粗率从事,将世人之嗣绪,忽折于医者之手,即旁观者且为心恻,而医者犹能补过于万一乎!与其悔之于终,不若慎之于始,倘能步步经心,处处体察,视人之子,为已之子,便是恺悌君子。
他家传“五诫”,不但体现了一代名医的高风亮节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而且也为后人树立了从医楷模。

标签: 中国 |  河南 阳新 | 清朝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