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臣(1917-1984),乳名改成,修武县江旁庄人,出生于一个唢呐世家。祖父继宗,因家贫无生活出路,乃学。吹唢呐,操此业达数十年之久。在县境内颇有名气。父法忠,自幼跟老人学艺,在技艺上刻苦研讨,锐意求精,青年时代已闻名遐迩,且广收讨乞孩童为徒,对他们说:"干这一行虽被人看作是下九流,但总比拿碗要饭吃强。"为本县和附近县培养了一大批有名的唢呐艺人。
俊臣12岁随父学艺,从小受到极严格的训练,加以自己虚心好学,苦练不辍,故吹奏技艺精湛,戏路广阔,未及成年,县人就尽知"改成"之名。正当他技艺发展渐臻成熟时期,恰值全国解放,旧社会被人视为下九流的吹鼓手,翻身解放成为受人尊敬的民间艺人,从此开始了他艺术生涯中的新生,为他的唢呐技艺向高、深、精、要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遂使他成为百里方圆内的唢呐名师。
杨俊臣特别注意基本功的练习,尤其是运气功、舌尖功、指-,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故其吹奏技艺精湛,造诣深厚,指法娴熟,气息饱满,吐字清晰,感情充沛,细腻委婉,自然流畅。他吹奏的喜庆乐曲,如《百鸟朝凤》、《朝阳沟》、《新春乐》等,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心旷神怡,他吹奏的雄壮乐曲,如《穆桂英挂帅》、《打銮驾》等,能使人感到慷慨激昂,精神振奋,他吹奏的哀苦乐曲,如《秦雪梅吊孝》、《卧龙吊孝》等,能使人感到心酸意苦,凄然泪下。尤其是他能为人之所不能为,如乐曲中的最高音,他吹奏起来,毫不费力;他不识现代乐谱,但凡有新的乐曲,一听即会;他运气丹田,吹奏耐久,年逾花甲还多次参加吹奏比赛,仍能连续吹奏达6小时之久,令人叹为观止。
杨俊臣吹奏戏路广阔,且具有豫北地区显明的地方色彩,他能随着时代的步伐,吹人民群众之所喜爱,奏社会主义之新乐曲。早在建国前,他吹奏的京剧《二进宫》、《甘露寺》等,就已烩炙人口,令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之感。建国后,他吹奏的范围迅速扩大。诸如怀梆、豫剧,越调、二股弦、四夹弦以及民间小调,无不精妙。他不仅能吹奏精彩的戏曲选段,且能吹奏数出整本的戏剧。故凡闻改成参加吹奏,无不出现道堵途塞、人山人海的盛况。
杨俊臣深知旧社会的苦难,新社会的幸福,所以建国后思想觉悟迅速提高,凡遇国庆、各种代表会、劳模会、欢送新兵入伍等,他必亲自参加吹奏,不索任何报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艺苑内,百花齐放,争娇斗艳,沉默了10多年的杨俊臣,虽已年逾花甲,却精神振奋,老当益壮。焦作市一些大的厂矿,甚至山西省晋城煤矿为庆高产,开劳模会,亦慕名邀他前往吹奏,并录了音。1981-1983年,全县春节文艺汇演,10多个唢呐班参加演奏,杨俊臣亲自率领的江旁庄唢呐班,全部夺得第一名。这数年间,武陟县小段、陈堤、谢旗营等大队组织的有武陟、修武,获嘉等县唢呐名师参加的6次吹奏乐比赛,杨俊臣均以他精湛的技艺,力挫群雄,荣获冠军。
1984年春节,杨俊臣突患重疾,迅即逝世。附近县的同行闻此噩耗。不约而来吹奏送葬者近百人。
标签: 中国 | 河南 焦作市 | 修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