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伸(1821~1903)
罗志伸,男,郑州南大街人,曾任山东胶州(今胶县)知州是一位爱国官吏。
罗志伸自幼好学,不到二十岁就通经史,善书法,是一个资历较深的生员,好“议论天下事”、“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李秉衡调任山东巡抚,知罗志伸“夙学硕望,命署胶州”。当时,年已古稀的罗志伸在他任职的三年里,卓有政声,尤其在胶州湾事件中,临危不惧,坚决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主权,同德国侵略军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一月,蓄谋已久的德国侵略军,借口其两名传教士在曹州巨野被杀,派遣舰队强占胶州湾,德寇挥兵登陆,控制山头,砍断电线,勒撤守兵,并进据胶州、即墨等地。公开提出要租青岛为练兵地。身居知州要职的罗志伸,不畏-,当即以“未得政府命”,严正拒绝了侵略军的无理要求。恼羞成怒的德国侵略军遂带兵入署,气势汹汹,企图以武力迫使就范,然而罗志伸却毫不退让,镇定自若,衣冠整齐,高坐大堂,当面斥责德国军管说:“州牧为国守土,岂能尺寸与人?你们德国素称文明之邦,为何如此蛮横?!,把德军头目驳的哑口无声,只得灰溜溜的退去。
罗志伸的爱国行动,大长了人民的志气,受到了群众的赞扬。但是,事件不久,清政府竟然顺从敌意,下令逮捕了在巨野教案中“闹事”的群众九人入狱,其中二人被处死,又同德国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允许德国租界胶州湾,把山东的路矿特权拱手送给了敌人,并将巡抚李秉衡等官吏多人革职,罗志伸也因此“托病解职”。去职那天,当地群众对罗志伸的爱国行动表示了热烈支持,“胶民填途塞巷,遮道攀辕”,再三挽留。但是,罗志伸的报国之志受到了严重挫折,他自知不能扭转逆境,悲愤之极,“恨廷臣甘心退让”,从此“杜门谢客”,不再为官,以示对清政府-行径的抗议。
标签: 中国 | 河南 郑州市 | 城区 | 管城区 |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