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廷栋
(1924-)
全国政协常委,贵州大学历史学教授。
湖南省晃县(今新晃侗族自治县)人,侗族,1924年6月3日出生于晃县罗乡拱夫村岩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2年毕业于晃县县立初级中学。1945年8月毕业于贵州省铜仁师范学校。同年冬回家乡先后在新民乡完小和晃县县立初级中学任教。1949年7月考入贵阳师范学院历史系。1953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贵州省贵定中学任高中历史课教师,1956年8月调入贵阳师范学院,1960年8月调入贵州大学,在两校历史系长期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1978年9月起,先后晋升为贵州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他告诫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在贵州地方史、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和民族学等课程教学中,他刻苦钻研教材,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讲课深入浅出,学生反映良好,获得社会的肯定。1992年3月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拍摄了他与学生一起、研究地方民族史的照片,分别在《贵州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刊载。
他坚持历史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坚持不懈地进行学术研究。其合著有《中国近代史纲》、《简明中国近代史》、《清代贵州五次民族起义》、《贵州古籍集粹》、《平黔纪略》等书。在中国近代史思想家专题研究中,发表了《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孙中山的中西文化观》、《左宗棠的塞防思想》及《康有为的“大同书”》等多篇论文。在贵州地方史专题中,发表了《五四运动在贵州》、《张秀眉领导苗民起义的几个问题》及《西汉夜郎的社会矛盾》等多篇论文。在民族史专题中,发表了《侗族的形成与唐宋羁縻政策的关系》及《论民族文化融合》等学术论文。
1980年起,任贵州史学会顾问、贵州历史文献学会理事、贵州民族文化学会常务理事及侗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80年10月,以《义和团“扶清灭洋”剖析》论文参加在山东济南召开的“义和团国际学术讨论会”;1992年11月,以《侗族是百越一支发展起来的民族》论文参加在贵州凯里召开的“百越民族国际学术讨论会”;1996年8月,以《王阳明教育思想的贡献》论文参加在贵阳召开的“王阳明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国内外的学术讨论会上,他发表的学术观点,受到与会人员的赞赏。
198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他是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1997年4月,在全国政协八届五次大会上,他作了题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确保山区稳定脱贫》的发言,受到肯定和重视,《人民政协报》以《生态环境:山区脱贫的基础》为题刊载了他的发言。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标签: 中国 | 湖南 怀化市 | 新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