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高(1886-1976),原名张准,字子高,又名张芷皋,湖北省枝江董市镇人。近现代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化学史研究开拓者之一。
清光绪十二年(1886)7月14日生。少年时读私塾,清末曾中秀才。
光绪二十九年(1903),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就读。接触新思潮,接受“科学救国”思想。
光绪三十三年(1907),中学毕业,曾任枝江县高等小学教员,教授数学和英文。
宣统元年(1909)秋,考取北京清华学堂第一批庚款公费留学生赴美留学,10月入美国科兴学院学习。同时考取的有金涛、梅贻琦、胡刚复等47人。
宣统三年(1911)夏,在美国考入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受业于国际化学大师诺冶士教授。
民国五年(1915),毕业后留任诺氏助理研究员,进行稀有元素分离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曾对中国特产金属钨进行分析鉴定。10月,与任鸿隽等发起组织科学社,创办《科学》杂志。
1916年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金陵大学、浙江大学化学教授。根据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载,进行制备氯化素的实验。发表《中国科学发达略史》演讲稿。
1929年,当选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编译委员会副委员长和科学教育顾问委员会副委员长。8月,受聘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1931年12月,梅贻琦就任清华大学校长,张子高任清华大学教务长。
1938年初,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后因家事返回北平,先后任私立中国大学、辅仁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理学院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重返清华大学任教。教学上,力求反映最新科学成就,注意培养学生求实精神和科学态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在清华大学执教,任普通化学教研组主任,致力于培养青年教师。
1959年春,加人中国共产党。4月,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62年,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曾作题为《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的学术报告。
1963年,当选为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北京分会会长。
1964年,出版《中国化学史稿(古代之部)》。文革期间,坚持撰写《中国化学史稿(近代部分门)》,惜未竟。
1965年1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6年12月1日辞世,享寿90岁。
张子高对中国化学史的研究有独到之处,注重古为今用,文献记载与重演实验结合,长期从事化学多门二级学科的教学工作,培育了众多化学和化工科技人才。同时,张子高亦是国内著名的古墨收藏家、鉴定家。收藏近千方古墨,写出研究和考证古墨文章多篇。并曾同叶恭绰、张纲伯、尹润生3位藏墨家联合出版《四家藏墨图录》。1973年将所藏古墨全部捐献给故宫博物馆,并遗嘱将积蓄36000元交纳党费。
(来源:《湖北省人物志》)
标签: 中国 | 湖北 宜昌市 | 枝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