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名人

郭东史 [岳麓书院]

时间:2020-08-24 常德市浏览量:272

“艰苦治学,老而弥笃,宏教育才,兰陵耆宿;工业强国,觉世镛民;修文遽赴,永式芳型。”
这是郭东史先生逝世以后,湖南省主席王东原致唁电哀輓词。客观地评价了他的一生。
一、出身贫寒 艰苦治学
郭氏祖籍江西金槽(漕),清末其祖父郭义富夫妇逃荒来到石门罗坪,给人做工,养家糊口,生下了一儿一女。稍长,女儿送到覃金榜家作童养媳。正式成亲后,夫妇也算和美,便给其弟郭振远一些钱作本。操起货郎担生意,家境渐有好转,娶了个张寡妇成家,先后生下五儿五女,东史即是长,光绪十年(1884)出生于苏家铺乐家村,生活困苦自不必说。东史十二岁即给姑父(覃金榜)家放牛,只管饭,不给钱。覃家办有私塾,延师留日的刘孔阶先生。东史好学,工余即当旁听生,把别人读过的书捡来读,无纸无笔就用棍在地上画。那时学生放学时要背搭书,许多在籍学生背不全,东史却背得滚瓜烂熟。刘先生见他聪慧,十分喜欢,主动帮他出书钱,辅导他,让他半工半读。两年光景,经史、文选、唐诗、宋词,他样样习学。十四岁时(1898),他拜师湖南大儒石门阎镇珩门下,力攻史学,十七岁时(1901),以第三名的考试成绩入岳麓书院,受业于长沙王先谦、湘谭王闿运等名师。两年后回石门老家辟丹羽山馆,治经史,咏诗词,兼作农活。他的家乡乐家村,溁水临村东流,丹羽山面户耸立,风景优美,所以他的著述常以“丹羽山馆”署名。先生诗词以咏山水见长,如《丹羽寺》:
一寺矗天半,孤光万仞中。
春来积雪满,晃晃日轮红。
又如《渫水》
地远无舟楫,安居异避秦。
机心久忘却,何必问来人。
意境深远,不同凡响。曾编有《丹羽山馆诗选》问世,还著有《旅日日记》。
二、走南闯北,倡导科学、工业救国
郭氏一贯思想进步,他一生在海内外闯荡几十年,无论任职政界、军界、报界,或从事教育,或避难隐居,为诗为文,无不以救国为主导,而又以科学救国、工业救国为重心。光绪三十年(1904)后,他辗转汉(口)、宜(昌)、湘、澧间,入同盟会,与宋教仁、黄钺、蒋翊武、曹圭如、杨洛槎等人共谋革命。后进湖南政治学校,参加进步的文学团体南社文会。民国三年(1914)去北京,入财政部习计政,与陈立三、林绿、梁士贻、罗惮融、陈衍、易顺鼎等诗词唱和,成文字交,旋充报界记者、北京律师,交通部法规委员,商大历史教授,继出任黑龙江秘-者,曾北出满州里,直至西北利亚,返北平后与朱季甄、杜竹宜、邵飘萍等七人创办报刊联合会,当时中外报界参加者700余人。回湘后,连任《民业日报》、《计政日报》社长及贑、鄂宣抚使署上校军法处长、兼秘书长等职。其间,他还创办了法政监狱会自治学校。
1927年春,郭氏遊历江、浙、鲁、闽,出任海军总司令部顾问,梅州五县财政局长。回南京后任军政部荐任科员,并充当国学会36撰述员之一。1931年东渡日本,任留学生监督秘书、中国文学会会长、太平洋学会成员。其间入明治大学研究法律学。先后与鲁迅、丁玲、郭沫若、谢冰心等人过从甚密,是为挚友,印《丹羽山馆诗选》相赠。
在其浪迹天涯间,始终不忘救国、强国根本。著有《工业强国论》,对家乡九澧流域之开发多有论述。
三、宏教育才,不遗余力
郭氏早年即曾在澧县从事过教育,旅日七年间,他又为中外学生传授中国的古诗文辞。抗战胜利后,他回故乡执教于九澧中学(今石门一中)。他对教育亦有其独特见解。对当时一些作法予以批判:“当时为学者不过侥幸博取一第而已,于古人文章,学术精微往往毫无所获。故其国文教材,不恤随身刺取,敷衍一时,而教学者又常轻率处之,致学生屡取屡退,多年不得究通一义。”先生有见于此,曾自纂辑《国文新篇》专取当代名人文章,大加删订,间或注解一、二,并书长序,阐明主旨,计有《左宗棠请开船政局疏》、《孙文上李鸿章书》及诸名家国外游历、书牍等78篇,新旧兼赅,体大思深,亦切合先生工业救国之一贯主张。
晚年执教,虽年逾六旬,精力衰颓,但极为认真。特别是批改学生作文,一丝不苟,卷卷圆点,篇篇有眉批尾批,且注重面改,谆谆启发,循循善诱,学生习作渐进。他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对人友善,处处显现出长者,学者风范。见学生有困难,即主动倾囊相助。两年中,在他资助下完成高中学业的贫苦子弟不下百人。以致身后竞囊匣萧条,别无长物,全校师生深深敬佩。省府得到噩耗,亦发出情至意切的唁电。

标签: 中国 |  湖南 常德市 | 石门 |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