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章(邵阳布袋戏) 湖南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刘永章幼时就耳濡目染布袋戏,六十年代中期跟叔父刘恒贵挑担下乡在广西境内窜乡演出,八十年代我单独在江西、湖南、广西、广东境内的乡村或集镇演出。
现由邵阳县文化局扶植抢救,专门从事布袋戏的传承、研究、演出工作。
邵阳布袋戏的基本特征是:
神秘、精致、新奇、简便而富于流动性。600余年来,刘氏子孙一直遵循“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祖训,父传子,子传孙,口传身教,单线相传,使其至今仍原汁原味地保留初创时期的表演方式和技巧,成为独家技艺,自我流派。这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民间手工制作艺术和表演艺术,它的道具雕刻精致,表演技巧性强,不管大戏小戏、文戏武戏,生、旦、净、未、丑、吹、打、弹、唱、要,全凭艺人一个人的手脚并用,声腔变化和十指的灵活调度。表演时,艺人将木凳摆稳,把锣鼓等乐器装在板凳的机关上,将扁担插在板凳上的固定孔里,用装着铁插的一头顶起戏台,把蓝印花布的被套围在戏台下方的四周,艺人躲进布帷里,在双脚上套上制动乐器机关的绳索,锣鼓一响,声腔一开,邵阳布袋戏一个艺人一副戏担,无论是田头、树下、槽门边、堂屋里,只要有三尺空地,就可以开演各种各样的小曲大戏,十分简便。刘永章能较熟练地把握布袋戏的技艺特征。
主要代表作品有
《青龙山》、《关公战长沙》
2004年10月3日在湖南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博览会获优胜奖。
2004年10月18日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委员会第19届年会演出时,受到国家级学者好评。
2004年10月3日在湖南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博览会暨湘西第二届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艺术节演出时获优胜奖。
2004年10月18日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委员会第19届年会演出时,受到李锦珞、刘恪山、马克、卢莹等国家级学者的赞誉。刘恪山还赠我:“鹤鸣九皋,声闻於天”的亲笔题词。
2005年10月在长沙火宫殿演出,受到观众欢迎。
2006年参加长沙金鹰-演出,喜获好评。
标签: 中国 | 湖南 邵阳市 | 邵阳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