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璋,1910年11月28日出生于平江县城西街一个小职员家庭。父母早逝,由舅父曾蕴辉(黄去由)抚养长大。他7岁入私塾,12岁进平江第一高等小学,毕业后又考入长沙市省立第一中学。
朱璋年纪虽小,却很活跃。当时,长沙的工农运动和-风起云涌,进步和革命组织发起的每次工运和学运,他都积极参加。他的宣传和演说,备受群众的欢迎。
1925年,朱璋在省立一中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他的革命热情更高了。但学校当局对他所表现的革命色彩极为不满,就在这一年,竟开除了他的学籍。他离校前,指着校长痛斥了一顿。
失学并没有影响朱璋的革命热情,相反,他的斗争意志更坚定了。他回到平江后,即协助团县委负责人周得一做学运工作。
朱璋在工作中有胆有识,敢作敢当。1925年9月,在平江发生的阻止英商煤油起岸的斗争中,朱璋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他先是发动大批学生,参加平江各界数千人到县署-;当-群众涌向河岸,抗议驻军武装掩护英油起岸时,他又带领学生率先跳上船只,捣毁油桶,把煤油倒入河中。
这时,驻军武装对学生和群众采取的野蛮的镇压行动。他们打伤10余人,有20余人被打落水,群众队伍也被冲散。朱璋见此情景,毫不退让,毫不示弱,又带领学生和群众一起到县署-,要求严惩驻军打人凶手。
县署对学生和群众的正义举动和要求,不但不予理采,反而调派驻平江的鄂军开进各个学校,严禁学生上街。朱璋怒火中烧,立即在《平江旬刊》上编发惨案专号,揭露驻军-的罪行,呼吁社会各界给予支持,伸张正义。当鄂军包围县立师范并殴打学生后,朱璋又写了一份《致全县父老书》的传单,在全县各地散发。
1926年2月,县城又有两个商人与英商勾结,为其运送煤油。朱璋获知消息,立即带领工农群众将二人抓获,并将他们游街示众。有了这次行动,其他商人谁也不敢为英商做事了。
中共平江县委很赏识朱璋的革命精神和工作魄力,1927年春,派遣他去长沙参加对英经济绝交委员会工作。在长沙,朱璋参加了编写《英帝国主义-》一书。这年5月,他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不久回到平江,任中共平江县委组织部长兼共青团县委书记。
“马日事变”发生后,平江县委决定扩大武装,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对工农群众和共产党员的-。朱璋在县委书记毛简青的统一安排下,先后介绍余栗卿、钟让兴、何晋、曾蕴辉等农民和青年学生入党,同时,积极参加了0弹药的筹措和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当时,他家堂屋里住着一部分国民党军队。朱璋竟敢在敌人眼皮底下建立起地下军火仓库,把从外面搞到的20多支枪,陆续-在茅柴里背了回来。他笑着对同事钟菊和说︰“有国民党军队放哨,0放在家里很安全。”果然,这些0完好地保存下来,在后来武装工农、开展对敌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8年初春,朱璋秘密回到平江县城。因叛徒告密,2月21日夜晚,平江国民党当局将他逮捕。但是,任凭敌人酷刑折磨,他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党组织为了营救他和其他革命同志,于3月16日(农历二月二十五日)发动了平江有名的“二月扑城”。终因敌人调大批部队增援,扑城未能成功。第二天,朱璋被杀害于孔庙前的月池塘广场。年仅18岁。
1930年秋,彭德怀率领工农红军攻克平江。平江苏维埃政府为朱璋举行了追悼大会,在烈士墓前立了一块石碑。碑文写着︰
朱璋烈士,号菡初,读书有大志,尝以革命自期,邑人重之。生清光绪庚戌年十月十七日(应为宣统二年,原碑文有误——注)。事为反者知,系在缧绁。公历一九二八年旧历二月二十五日,群众扑城未遂,二十六日被害于城。尔时浩气塞天地,鲜有及者。邑人惜其志未伸,而来者当知加努力,虽死如生,兹识之以为纪念。
中国共产党平江县同志建
公历一九三○年十月十八日黄去由代竖
红军撤离后,当地群众悄悄用砖土将石碑封砌起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使石碑重见天日。
来源:中国军网
标签: 中国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