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廷极(1663-1715),清代隶汉军镶黄旗,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人。湖南布政使、山东巡抚郎永清子。康熙间以门荫授江宁府同知,迁云南顺宁知府,累擢江西巡抚,督造官窑瓷器,世称郎窑,官终漕运总督。卒谥温勤。卒年五十三。著文庙从肥先贤先儒考、胜饮编、北轩集。又瓷器中所盛称之郎窰为紫垣开府江西时所造,仿古暗合,与其无二。所摹成。宣黝水颜色,橘皮棕眼,款字酷肖,极难辨别。
汉军郎氏。《郎氏宗谱》,光绪壬寅年(1902年)写本1册,又封皮提署《牛胡鲁哈拉家谱》2册。主要内容:宗谱总图、宗系分图、述传、家规、外戚、修谱藏谱。该谱记载自明末至清光绪年间始祖郎玉以下十代世系。其中,第二世郎山仕于明,至骠骑将军;第四世明忠(得功之子)为明协守辽东中路副总兵;显忠为明管易州参将都督同知;第五世郎万年,为明游骑将军镇广宁死其事。说明其前世为明朝军官,且有死其事者。至六世郎熙载,始降清。其本传称:熙载配马氏,生九男六女。熙载少为明秀才,“少既失母,而父复羁祸,因谋于父所辖旧将之豪勇者自为堡守,已而相率归者更得三堡,合精兵数千人。迨我太祖太宗皇帝立极开创于兴龙之地,公得以顺天应人率四堡之众以佐命,皇帝嘉纳之,授封男爵……世袭罔替。即今所袭者阿达哈哈番是也。”该谱还提到熙载妻马氏“系出三韩右族,为明怀远将军马公国都长女”云。
郎氏至第七世廷辅、廷佐、廷弼、廷相,始以军功发迹,成为汉军中名宦巨族。家谱中俱有传。廷辅者字弼轩,为清资政大夫、世袭一等阿达哈哈番兼一托萨拉哈番,管镶黄旗参领、户部郎中。其本传记载了清初家中发生的一起不测事件,几乎酿成杀身之祸:“我朝定鼎初,禁女子不得为汉服制,太夫人(即廷辅之母)稍迟闻禁,遂为家仆张二等质之于官,且按验时诸公俱幼,环膝相哭于太夫人之旁,太夫人亦相与无策。盖公早起罗鹑出也。公每出日晡归。是日适抵廓门,大风雨雪。公素不避艰险,不以为难。然觉心动,恍若所失不自安者数四,乃疾返闾……入中堂,见太夫人方抚诸弟相哭不休,询在侍者得知底事,公怡色柔声劝夫人易旧章并大索素昔之冠袍带履等,餙火之于灶,因而灭迹。顷之司寇诸寮偕户部侍郎讳位公者至。讳位公者,公季父也。度嫂素昔之服尚多,藏畜未免口实,得公目告,侍郎公乃大喜,阳挽寮友发箧视之,竟无所据。仆得以诬主罪。及年十八,法当代父职,遂袭一等阿达哈哈番。”这件事说明二点,其一,清初,不但强令汉族男人剃发易服,对汉族妇女也有易服之命。以致汉族降臣降将无不战战兢兢。这件事,史书缺载,在郎氏家谱中却得到印证。其二,家仆告主未遂,反受惩罚,实际带有很大偶然性。这件事反映出清初家仆告主之盛行,这与史书记载是完全吻合的。
郎廷佐,历任江西巡抚、福建、江南总督、兵部尚书。最大功绩是打败进攻长江的南明郑成功军,为清廷保住了漕运,也稳定了其江山。顺治十六年(1659年)郑成功率兵十万突入长江,廷佐“同将军哈坐镇孤城,密授方略,以奇计于旦日之内破贼数十万众”传中所云“奇计”,不过是以汉人降将身份,对郑成功伪降,趁郑军懈怠之机,突然发起进攻。康熙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附吴三桂叛乱,廷佐嫡孙锺聘精忠侄女为配。廷佐以大义所在,特疏请明誓与逆藩不共天日。奉上谕为福建总督,以过劳疾甚,竟没于金华军中。时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
其弟廷弼,进士出身,礼部员外郎。本传称其“尝监司库藏,误怀一瓷皿,坐死罪……赦之,祗免其官。”说是“误怀一瓷皿”,实际上说明他犯了贪赃罪。此后不久,发生西洋传教士汤若望与徽州布衣杨光先关于历法的争论。杨光先叩阍申诉至再至三,皇帝命复廷弼官职,使往决讼。据说他在“三数月间,是非粗判”,并因此积劳成疾而没。但从本传指汤若望“以西法新法摇惑中夏”的贬语看,廷弼似乎是站在了杨光先一边。
就是这样一个很大程度上保持汉族传统和文化特性的世家,却在宗谱的封面上特意署上《牛胡鲁哈拉家谱》七字。按,“牛胡鲁”即满语“nioheri”的音译,汉义为“狼”,转义为“郎”。郎姓,是满洲八大姓之一,载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渊源有自,该族与之风马牛不相及,却偏要使用这样一个满洲姓。其用意,实在耐人寻味。个人作品著有《文庙从祀先贤先儒考》、《胜饮篇》、《师友诗传录》等
标签: 中国 | 辽宁 锦州 | 北镇 |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