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名人

乐镜宇 [公元1872年-1954年]

时间:2020-08-23 西城区浏览量:382

乐镜宇(1872~1954),字铎。祖籍浙江,先世于清康熙年间移居北京。1872年生于北京。医药商人。济南宏济堂药店创建人。系北京同仁堂药店少东。电视剧《大宅门》中,“百草厅”的少东家白景琦在济南赤手空拳创立药铺,白景琦的原型名为乐镜宇,他创办的药铺就是宏济堂。
乐镜宇是北京商人——同仁堂店主乐朴斋的第三房侄子,很有些个性。与其他已继承伯父大业的堂兄弟不同,他不愿意开店,使乐朴斋非常失望。无奈,乐老先生出巨资给他“买”了一个山东候补道的位置。于是,乐镜宇在1902年自京来济南候补。时任山东巡府的杨士骧对乐镜宇十分赏识,便于1904年拔官银2000两交其筹办山东官药局并担任总办。1907年,杨士骧因成立官药局违犯清朝律例被参,后被调离山东。乐镜宇将官银2000两缴还后,取得药局承受权,遂创办宏济堂。解放前,宏济堂与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齐名,号称江北三大名堂,实乃同出一门的乐氏家族企业。
宏济堂老店店址在济南院西大街原珍珠泉理发店旧址,在1915年的兵变中被焚毁,遂迁到院东大街县西巷口。乐镜宇除重金聘请同仁堂药剂师等资身店员来店工作外,始终坚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家传规矩,膏丹丸散精选细制,连包装纸和说明书都沿用老号样式印刷。用户抓药后分包、分号,由老店员核验、盖章放行。
在继承的同时,乐镜宇还大胆创新。因乐氏家族经营的几家药店药品基本相同,他便另辟蹊径。1909年,他在西关东流水街开办宏济堂阿胶厂,所产阿胶将原来的三昼夜延长为九昼夜精炼,清除了阿胶原有的腥臭味,所产阿胶清香甜润。东阿阿胶也成为宏济堂的名品,当时生产的阿胶为“福、禄、寿、财、喜”五字胶和精研、墨锭、极品等不同型号共12种,年产阿胶5000公斤。1915年,宏济堂阿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其产品远销南洋和日本。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万应锭、犀黄丸等尤受好评。到了1934年,宏济堂产品销量已是北京的三分之二,成为乐家的重要财源。
济南解放时,乐镜宇已年逾古稀,回北京常住。20世纪50年代初,乐镜宇的孙子乐芝田成了宏济堂的接班人。1955年,宏济堂公私合营为宏济堂药厂,1960年又与永昌药厂、济南阿胶厂等合并为济南公私合营宏济堂制药厂。60年代中期,宏济堂制药厂已有职工400人,产值达到400多万元,成为当时济南唯一的中药厂。
此后,宏济堂又几经改名。1966年9月,宏济制药厂改名为济南人民制药厂,1980年4月改名为山东济南中药厂。1995年,宏济堂被国内贸易部评为中华老字号。1999年3月改制为济南神方中药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一家国有控股公司。2002年10月,经过有关方面长达半年多的重组准备,百年老字号宏济堂正式纳入有着“济南民企老大”美称的山东力诺集团麾下。
泉城路上的宏济堂,原是三进院落,两座二层楼,前店后坊,工商一体。店前东西两照壁瓷砖上有金字隶书阿胶广告。门面效仿北京大栅栏同仁堂老店形式,厅堂高大,上部周边以各种名贵中药材为题材的镂空木雕。高大黑漆实木柜台搬家时40多人都抬不动。宏济堂1996年被拆迁。所幸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宏济堂在商埠经二路开了两个分店,一个在纬一路东,一个在纬五路东,建筑虽不及老店精美,但形制相近。尤其是纬一路的二分店,公司合营后改成了宏伟药店,但柜台、药门橱、坐堂医生用的桌椅,乃至药方镇纸、药臼、算盘之类,还都是宏济堂的传家宝,一直沿用,仿佛老宏济堂的脉搏还在微微跳动。(据香港《红色资本家》2005年2月刊)
链接:乐镜宇(1872至1954),北京出生,济南宏济堂创建人。系北京同仁堂药店少东。1902年捐山东候补道来济南,受山东巡抚杨士骧委托举办官药局。1907年不惜巨资,取得所有权,更名为“宏济堂”。后办起宏济堂阿胶厂,独创“九昼夜提制法”,生产出独具特色的阿胶12种,行销国内外,阿胶市场几为宏济堂所占。所产阿胶,曾获山东省展览会“最优等金牌奖”、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优等金牌奖”和“一等银牌奖”、国家铁道实业部颁发的“超等”奖状。至1934年宏济堂销售药额已达到北京同仁堂的2/3。

标签: 中国 |  北京 西城区 | 城区 | 清朝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