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臬存(1895-1981年)生于依兰县团山子乡赵家屯。8岁入私塾读书,经历十载寒窗,民国2年(1913年)考入依兰道立中学。民国11年(1922年)毕业于奉天(今沈阳)高等师范。苦读19年,成为依兰县第一名大学毕业生。
沈臬存性格刚直不阿,不肯屈膝恭惟上司,不去逢迎世俗。因而在旧社会虽有学识也不能发挥,而且连赖以略得温饱的职业都难以维持。他大学毕业后,展转于依兰、哈尔滨、吉林、延古、五常、宾县等地求职谋生。在吉林省立延吉第四师范学校任教10年,这是他连续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段,其余每年都要为谋求职业而到处奔波。有两次短暂(共2年)供职于税务部门,其余时间全部从事教育工作,一生未涉足政界。伪康德5年(1938年),他-离开第四师范回到家乡,以教私塾、办中学补习班糊口。到伪满末期已是一贫如洗,把仅有的一件皮袄送进了当铺。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祖国光复,9月他参加了革命工作,于依兰中学任教。在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他的新生!
沈臬存虽然接触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理论较晚,对共产党的认识,也有曲折过程,但他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前半生的遭遇,旧社会的坎坷逆境以及对问题分辨是非的能力,这是他容易接受共产主义理论的基础。
1945年时的沈臬存,对共产党并不了解。认为国共之争,也是历史上军伐之间的争土扩疆之战。面对中国将陷入内战的深渊,他对国家前途感到担忧。苦闷之余,产生了脱离政治的想法,曾提倡办无党派的中学,即一律聘请无党派人士担任学校的教职员,学校经费全部自筹,不要政府拨款,以免政局动荡,基金无着而影响学校教育。当醒悟之旨他说那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自以为清高,脱离实际,脱离政治的中间派想法"。由于他学习态度认真,对问题的理解务求透彻,并且亲眼看到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因而使他很快地澄清,模糊思想,认识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而决心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到底。这是他后半生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思想动力。
沈臬存对建国后的各项政治运动都积极参加。在每次运动中都能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1951年,松江省教育厅在阿城组织全省镇反学习班,当时他已56岁,仍然和大家一起背着行李,由宏克力徒步走到香兰火车站。在知识分子交心和助党整风运动中,他对当时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诸如教学工作、图书管理,甚至学生伙食等方面都毫无保留地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对大搞群众运动,学生参加修高炉炼铁,毫无收益的损失浪费,-中不切实际的浮夸风;服务行业网点过分集中不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都敢于大胆地在会议上提出意见,更可贵的是在“文革”中,他也敢于违抗造反派的“勒令”。一中“造反派”把学校的所谓"牛鬼蛇神"集中起来,让他们每晚"学习"交待自己的"罪行"。沈臬存看出这是阴谋“整人”,就写了一张纸条交给小组长,请他转交“造反派”。上写"我无大罪,明天我不来了!"从那天起,他一直没有参加"学习"。
沈臬存知识渊博,掌握了数学、物理、化学多种学科的基础知识,多年来在分担课程问题上沈老师从来尊重学校的意见,为学校分担困难,使课程得以顺利安排。他虽然占有丰富的知识,人称"活字典",但毫无骄傲的表现。人们评论他是"虽为文人,但不相轻"。他一向谦虚和蔼,以礼待人,对青年教师即或是自己教过的学生,凡在学校执教者一律称呼老师。不论任何人遇有疑难向他请教时,都立即放下自己的工作,站起来,请对方坐下,然后再详细地讲解疑难,而不以长者自居,毫无教训人的口吻。
沈臬存善于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帮助。不仅传授业务知识,还以身示范,带出一批作风正派、团结互助、虚心学习、工作积极的青年一代。在他的周围,文人相轻、自由主义、不团结等恶习没有滋长土壤。因而在他的教研组内一团正气。工作秩序井然,教学成绩显著。他工作态度细致认真,对学生成绩的考核,极为严格,批卷细致,打分严谨,绝无纰漏。经他考核的分数,即是学生成绩的真实反映,绝无虚假水分。对待教学工作,也非常认真;对讲过多次的教材,备课时仍然一丝不苟。理化教学中,对须演示的项目,尽量克服试验设备不足的困难,千方百计准备好试验,达到直观教学的目的.在演示过程中,准确无误,因而学生对学习理化课深感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他对学校公物也爱护备至,他没损坏过理化试验室的一件器材,试验药品也毫无浪费。
沈臬存老师时间观念很强,始终严守不误。五十年代时期,教师早晨5点钟开始到校学习,冬季天还未亮,但他总是准时参加,持之以恒,对年迈的老人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61年以后,学校照顾他的身体,不再任课,做专职工会主席,但他仍然五年如一日的按时上班,风雨不误,直到1965年末离休。1959年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县政府委员、县政协副主席。他在这些社会活动中同样是准时参加各种会议,并且认真严肃地讨论研究问题。
沈臬存老师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他是一位受尊敬的人民教师,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威望。1980年病逝于他出生地赵家屯。享年85岁。
标签: 中国 | 黑龙江 哈尔滨 | 龙江 | 依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