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勤(1823—1875),字修伯,清仁和(今杭州余杭区)塘栖镇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改户部主事,入军机处,历任鸿胪寺少卿、大理寺卿。一生好学,过目不忘,博通古典,在清廷综核机务17年,所领军机班与同治一朝军事相始终。曾国藩以“学足论古,才足干时”称之。与丁宝桢、邵懿辰等撰文,对农民起义力主镇压。第二次 战争中,英军侵犯天津,受诏赴通州。咸丰十年(1860)九月十八日,计擒制造亚罗号事件,挑起战争的英外交官巴夏礼。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三次上 书备陈“外侮之亟、国用之殚、人才之消长”。力谏修复圆明园。以为官“惠直”著称,时人比作汉朝贾谊。
朱学勤政事之余,常喜搜罗古籍善本,家有“结一庐”,藏书甚丰。根据藏书,编成《结一庐书目》。与丰顺丁禹生、长沙袁漱六,以士大夫三大藏书家闻名于海内外。藏书大多来自长洲顾源的“艺海楼”和同里劳格的“丹铅精舍”;亦有于英法联军侵陷北京时,购得从怡亲王府散出之书。《结一庐书目》中,宋、元、明三代刊本和精钞本有数百种之多。著有《结一庐遗文》2卷。在户部任职期间,撰有《国用岁出岁入总数考》,后阎敬铭据以编纂《光绪会计录》。
朱学勤生活俭朴,热心乡里公益事业,曾资助修建留婴堂,重建要路三分桥。卒后葬于西湖龙井。
标签: 中国 | 浙江 杭州 | 余杭 | 清朝